百校大联考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新高考标准卷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3/31 18:05:4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4 总计:14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800字。

  百校大联考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新高考标准卷
  语文
  (本试卷共9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民俗是社会群体在现实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历经代代传承而生生不息。丰富的民俗文化,反映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传统和人文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乡村是维护和推动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根植于乡土的民俗文化已经深深嵌入乡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基层党组织、民间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的关联互动,民俗文化可以发挥出助力现代乡村治理的独特功能。
  以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为例。在传统社会中,以血缘关系聚居的当地瑶族群众采用“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加之依山而建的木质结构居所,极易发生火灾。历史上,为了保护家园,瑶族群众纷纷自发组织开展灭火行动,这一习俗延续至今。今天,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替代了“刀耕火种”,但瑶族群众居住空间的特性仍使得火灾隐患较大,成为乡村治理的一个难题。为此,瑶族群众发起成立民间志愿消防队,吸纳更多瑶族同胞共同开展火灾扑救。他们还联合当地消防部门组建了说瑶话、唱瑶歌的“瑶族乡村消防宣传队”,将灭火场景等内容,用歌舞、剪纸、刺绣等民俗文化体现出来,走乡入户传播消防常识。
  可见,民俗文化能够在凝聚人心、稳定社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这是因为,在乡村中,与民俗文化有关的各类活动仪式,往往具有公共事务属性,便于村民集体在参与公共事务中开展社会服务。发掘好、运用好民俗文化的积极因素,有助于提升乡村群众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强化人们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进而在各项活动中自觉承担起乡村治理的责任。
  在民俗文化中发掘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资源,需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民俗文化发挥治理效能的过程,也是对乡村群众的情感和行为进行引导的过程。充分发挥优秀民俗文化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要求我们守护好民俗文化,深刻理解民俗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并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民俗文化在传承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民俗文化,有鉴别地加以整理,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要求,“开展移风易俗行动”,“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培育乡村治理的内生力量,要鼓励民众自觉抵制、摒弃不合时宜的习俗观念,畅通优秀民俗文化助力乡村治理的通道。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不断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真正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彰显传统文化凝心聚力的引领作用。
  (人民日报《优秀民俗文化助力乡村治理》)
  材料二
  近日,玉屏侗族自治县开展民俗文化培训活动,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优秀少数民族文化。
  此次培训主要围绕玉屏侗族山歌、侗族酒歌展等内容开展,还邀请了该县民俗专家吴绪忠进行授课。培训中,吴绪忠从玉屏民间音乐中的山歌类别、曲调风格特色及歌词体裁规则等方面作了细致讲解,指出山歌、酒歌源于侗族群众勤劳朴素的生活,歌曲创作及演唱既要有内涵又要接地气。随后,参训学员齐声开唱,现场气氛热情高涨。
  近年来,该县充分挖掘弘扬县内优秀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结合侗族“赶坳”、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等传统民间习俗活动,广泛宣传推广,展现了民族民间文化的魅力。
  本次培训活动旨在培养一批县内民俗文化爱好者,积极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到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中,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提供有力保障,为加快推进该县经济社会发展助力。
  (人民网《玉屏开展民俗文化培训活动》)
  材料三
  新学期,“农家土灶”进了上海市金山区枫泾中学的课堂。
  灶头饭那份柴火的香气虽然搬不进教室,灶膛里烘山芋的欢乐也很难言传,但随着灶壁上栩栩如生的灶画一点点成形,学生们仿佛也能走进那“土土的快乐”。
  “灶画里都是故事,这样的课既让我们亲近家乡风俗,还了解了它背后的传承和意义。”初三学生顾思语趴在地上边埋头勾描边告诉记者,功课之余,很享受这样的专注时刻,“我和同学都没想到,原来爷爷奶奶家的灶头和灶壁画还有那么多艺术内涵。”
  如今,两周一次、贯穿一个学期的特色课程已经让学生们有了期待。从开始时的互动交流,说说身边看到的灶画;到灶画色彩纹样、文字布局的探究解读;再到动手体验创作,绘制自己心目中的灶画,这门“土味十足”的课越来越受到学生追捧。
  设计这门课程的是枫泾中学高级美术教师娄春花。她告诉记者,在金山农村,昔日家家户户都有土灶,如今土灶少了,但在很多人心中,它依然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于是,利用学校美术特色教育优势,娄春花主编《人间烟火——金山灶壁画》一书。在各方支持下,这门课程纳入“艺术育人金山模式”区域课程,从原来的“小打小闹”,成为一门常态化课程,教材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我们希望通过对灶壁画题材内容、表现形式等相关知识的讲授,结合实际纹样的绘制,让中学生更加了解家乡,同时也能让当地的灶头文化得到更多关注和更好传承。”娄春花说。在娄春花看来,如今的乡村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灶头文化是乡村生活的一部分。“灶头是乡愁,承载的是家的味道,是家人的爱,更是一种民俗文化。和学生一起‘还原’农家土灶的点点滴滴,也是一次寻根之旅,寻找乡村的根,也是寻找每个人心灵的归宿。”
  (摘编自《光明日报<民俗文化进了中学课堂>》)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民俗是社会群体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生活方式。民俗文化能反映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和人文品格。
  B.根植于乡土的民俗文化将逐渐融入乡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可以发挥出助力现代乡村治理的独特功能。
  C.民俗文化具有公共事务属性,便于村民集体在参与公共事务中开展社会服务,有助于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
  D.民俗文化蕴含着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能够教化群众、淳化民风,我们要结合时代要求对它进行继承创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说瑶话、唱瑶歌的“瑶族乡村消防宣传队”利用民俗文化走乡入户传播消防常识,对消除当地火灾隐患有积极作用。
  B.鼓励民众自觉抵制、摒弃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就能畅通民俗文化助力乡村治理的通道。
  C.玉屏县开展民俗文化培训活动的成功,说明了专家的引领和群众的参与有助于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弘扬。
  D.灶头文化走进中学课堂,可以让学生亲近家乡风俗,了解它背后的传承和意义,也是一种寻找心灵归宿的途径。
  3.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民俗文化”的一项是(3分)(    )
  A.古人认为婴儿出生后存活一个月就是渡过了一个难关。家长为了庆祝孩子渡过难关,祝愿新生儿健康成长,通常会举行满月礼仪式。
  B.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中国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C.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中,以“赶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春节,汉族过除夕,土家族比汉人提前一天过年,所以叫“赶年”。
  D.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述思路。(4分)
  5.你认为应该如何传承民俗文化?请结合材料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胖子和瘦子
  【俄】契诃夫
  在尼古拉铁路的一个火车站上,两位朋友,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相遇了。
  胖子刚刚在火车站餐厅里用过午餐,他的嘴唇油亮亮的,像熟透了的樱桃。他身上有一股核烈斯酒和橙花的气味。瘦子刚从车厢里下来,吃力地提着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他身上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味。在他背后,有个下巴很长的瘦女人不时探头张望——那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