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15
- 资源简介:
约5580字。
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2自然段的两个“对于”,高度概括了马克思生前的巨大贡献。
B.“不可估量”是从程度上表现了马克思逝世损失之巨大。
C.“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繁芜”是多而杂,“丛杂”是杂而乱,反映出了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唯物主义思想,带有深刻的贬义。
D.“简单事实”包含三层意思:存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组织由经济基础来解释。
2.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B.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C.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D.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3.对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空白”一词用来比喻马克思逝世造成的不可弥补的损失,表明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B.“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该比喻旨在赞颂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C.“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形成鲜明对比,热烈赞扬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D.“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把各国政府的“驱逐”、资产者的“诽谤”“诅咒”比喻成“蛛丝”,以此表现马克思对敌人的蔑视。
4.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闭塞(sè) 污蔑(miè) 索然(suǒ) 卓有成效(zhuō)
B.勒令(lè) 诅咒(zhòu) 嫉恨(jì) 豁然开朗(huò)
C.抹杀(mǒ) 给予(jǐ) 肤浅(fū) 繁芜丛杂(wú)
D.悼词(diào) 逝世(shì) 空白(kōng) 浅尝辄止(zhé)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买票进入海格特墓园,沿主干道往东走几分钟,马克思墓地就赫然呈现于眼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是马克思夫人燕妮、马克思本人、马克思外孙哈里•朗吉特、马克思家的佣人海伦•德穆特和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