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中学202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12/15 17:51:3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310字。

  202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填涂考号。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来而不往非礼也” “               ”,是乡土中国礼尚往来的朴素观念,在一些地方却异化成一种愈演愈烈的“人情礼”,发人深省。
  人情味是甜的,弥足珍贵。 据记载,在南北朝诗人陆凯折梅花时,偶遇信使北去,于是托付他将花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带去,留下了千古名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成就了一段人情往来的故事。今天,礼尚往来成为人们相互交往的一种方式,婚丧嫁娶、添丁增口、上梁搬家……寻常日子里的每一次起伏,亲朋好友都会相聚一堂。推杯换盏中,品味的不是酒肉,而是难以           的人情。
  然而,人情债却是苦的、咸的、辣的、怪的。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认为,我们的乡土社会呈现出一种“差序格局”,人们习惯以“我”为中心,涟漪般一圈一圈,波纹的远近可以标示社会关系的亲疏。而变味的人情交往,使这种“人情旋涡”越旋越大、越旋越快。“熟人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一边渴望人间温情,一边抱怨人情寡淡,这样的现象恰恰在呼唤人情味的回归。
  要有人情味,别背人情债,关键就是在传统礼俗和           间划出一条线,在社会上形成一个鲜明导向,反对天价人情、天价彩礼,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化俗不易,贵在因民。”让人情债失去市场,才能让人情味重新回归。让我们走出人情的围城,摆脱人情债的束缚,在新时代的风尚中健步如飞。
  (选自盛玉雷《要有人情味,别背人情债》,2018年01月19日《人民日报》)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组是(    )
  A.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磨灭      清规戒律
  B.人有德于我,虽小,不可忘也     磨灭      陈规陋习
  C.人有德于我,虽小,不可忘也     泯灭      清规戒律
  D.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泯灭      陈规陋习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南北朝诗人陆凯折梅花时,偶遇北去的信使,于是将花托付他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成就了“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千古名句,留下了一段人情往来的故事。
  B.在南北朝诗人陆凯折梅花时,偶遇北去的信使,于是将花托付他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留下了千古名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成就了一段人情往来的佳话。
  C.南北朝诗人陆凯在折梅花时,偶遇北去的信使,于是托付他将花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留下了“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千古名句,成就了一段人情往来的佳话。
  D.南北朝诗人陆凯在折梅花时,偶遇北去的信使,于是托付他将花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成就了千古名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留下了一段人情往来的故事。
  3.下列与选文相关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尚往来”一词出自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礼记》又叫《小戴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范晔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文学家,一生才华横溢,史学成就突出。著作《后汉书》,与《左传》《史记》《汉书》并称“前四史”。
  C.这种“差序格局”在古代常常用丧服来表示。例如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D.“婚”,在《说文》中,“妇家为婚,婿家为姻”,《鸿门宴》中“约为婚姻”的意思就是“结为儿女亲家”。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生态文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仍是一个新兴的文学形态。生态文学作家们努力探索和尝试,让生态文学理念和实践在中国大地扎下根来。总结当代生态文学创作面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质。
  报告文学表现突出,多种文学体裁并进。早期生态文学多采取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文学形式以报告文学和散文居多。报告文学如徐刚写沙漠化防治的《穿越风沙线》,岳非丘写长江污染防治的《只有一条长江》等,可谓第一人称表达范例。散文如苇岸写华北大平原上动物、植物及农事活动的《大地上的事情》等,影响深远。近年来,小说和儿童文学领域也不乏生态文学佳作,带给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