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3360字。
商洛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数字社会中,“算法”作为一种技术力量,已经成为必然选择。以算法推荐、算法分析、算法决策等方式无缝接入社会生活、深度参与资源配置、拓展调整社会格局,已成为数字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
“算法推荐”成为社会信息传播新范式。“算法”是互联网信息分发的重要工具,精准对位的信息推荐,改变了以往粗放型的信息分发模式,适配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使用户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增强了客户黏性提高了社会信息的流动效率。但是,将“算法”作为信息推荐的模式会过滤掉多元信息,用户将被困于信息茧房中。
“算法分析”改变民众认知与生活逻辑。商家可以根据以往市场销售、用户分布、用户兴趣点等对未来销售作出预判,进而有计划地安排生产和市场推广,在未来,用户对于商家来说是可被认知的。算法系统强大而高效,它通过不断纳入和完善影响因素来提高算法的准确性,用户慢慢接受并开始享受这种“定制化”生活方式,同时却产生了“大数据杀熟”“困在算法里的外卖骑手”等算法偏见问题。
“算法决策”支撑政府社会治理的向度。算法与大数据被赋予提高治理的透明性、公平性、有效性等使命,算法决策能辅助政府提升治理的精度与效率。政府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运用算法高效率排查四类人员,用看得见的数据迅速控制疫情。然而,在政府依托算法进行治理的同时,算法对于个人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问题也凸显了出来。同时,算法鸿沟也会拉大社会距离。
我们正处在一个“算法无处不在的社会”,算法在给我们带来各种福利的同时,相伴而生了信息茧房、算法偏见、算法鸿沟等一系列问题,这是技术风险,同时也是治理风险,需要全社会多元力量共同参与进行治理探索。主流价值导向“引导”算法。增强主流价值导向在算法推荐中的优先权,增强主流价值内容在信息分发中的比重,用内容的创新性、多样性对冲用户个性导致的单一性,为用户提供多元的信息环境。主流媒体、传统媒体可充分发挥自身优质内容的生产能力,借助算法推荐的模式和机制,进行主流价值导向的精准化、个性化、趣味化传播。
法制规范化解算法风险。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互联网信息安全和信息服务法律规范体系,《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对互联网内容生产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要求,《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对“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问题进行科学有效地针对性监管,但相较于算法技术的快速发展,算法的法律规制和制度规范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其中关键是要明确法律规制的客体和本体。其一,明确将算法使用者、运营者作为规制的客体。算法本身是一种自动学习、自动决策的技术,但这并不意味着算法享有“技术中立”的地位,算法的使用者、运营者赋予算法一定的使命从而使其产生效用,因此法律规制的前提是要将算法使用者、运营者置于规制的客体位置,法律规则的设置要围绕着算法的使用者、运营者展开。其二,明确将算法技术性权力的运用作为规制的本体。数据是算法的“根”和“源”,算法是通过对数据的利用而形成的规则和权力。保障用户的个人隐私、个人数据权利的主张,厘清数据的权利边界,制止算法技术性权力的无序扩张,这是法律法规体系分层、细化的关注点。
技术和伦理消解算法权力。技术带来的风险还需要技术的进步来解决。算法黑箱造成的过滤气泡和信息茧房,需要通过提升算法的透明度来解决。提升透明度并不是要公开整套算法的模型和过程,甚至侵犯其商业隐私和知识产权。重点是要对算法进行解释,提高算法的可读性,让用户知晓平台用了哪些数据、做了怎样的分析,甚至算法可能导致的后果也要做说明,使得用户对如何规避算法推荐的风险有清晰认知。算法推荐的核心问题是信息来源的片面性和单一性,要纠偏算法推荐带来的认知窄化,就要扩大算法推荐的信息范围,通过反向推荐、尝试推荐等手段,推荐一些用户平常不怎么关注的信息,增强内容供给的异质性和多元化,进而消解信息茧房带来的意识形态极化风险。
(摘编自冀翠萍《规制数字社会运行的“算法”权力》)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算法必须由主流媒体控制与引导,才能确保主流价值导向在算法推荐中的统治权。
B.目前,算法的法规制订以及与之相关的制度规范建设还难以跟上算法技术的发展。
C.算法的根源是数据,法律法规体系分层与细化也必须要注意厘清数据权利的边界。
D.提升算法的透明度,有利于有效地消除算法黑箱所造成的过滤气泡和信息茧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先指出“算法”已经全面融人社会生活这一现实,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对“算法”的相关论述。
B.文章对“算法”的新方式——“算法推荐”“算法分析”“算法决策”逐一进行解读,论述其弊端。
C.文章的后半部分就“如何让全社会多元力量共同参与进行治理探索”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D.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探讨了“算法”的相关问题,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算法”以不同方式融入生活是社会发展到数字社会时技术不断进步的结果。
B.“算法推荐”使粗放型信息分发模式得到改变,也让商家无法摆脱信息茧房。
C.“算法分析”有利于商家进行“大数据杀熟”,而对其他用户则毫无意义。
D.“算法决策”能辅助政府提高治理的精度与效率,但没有关注个人安全问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业内指出,2020年以来,加快推进新基建的政策暖风频吹,为智慧物流的加速发展开启了更大空间。新基建的全力推进,特别是5G技术的加速应用,将全面打通智慧物流闭环。
不过,目前,智慧物流建设还存在不少短板需要补齐。一是区域发展差异较大,基础设施空间分布不均衡。二是目前不少物流细分厂商还在各自为战,缺乏行业合作,这不仅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也会造成标准不统一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