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北省秋鄂东南教改联盟学校期中考联考高三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11/11 5:12:2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4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010字。

  2021年秋鄂东南教改联盟学校期中考联考高三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1年11月4日上午0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
  首先,《论语》是知识体系。《论语》包含丰富的、密集的、精练的、非常纯粹的文化知识,文化含量非常高。举例说,一本《论语》五百则,一万六千字,有一百多个成语,有几百则终生可以引用的格言,包含了大量的人生智慧。这种知识体系,跟今天的教材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读《论语》一年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差距有多大,不用考试证明。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山上走,走得有点吃力,才有提升。每一步走得很轻松,一定是在往山下走。
  其次,《论语》是价值体系。《论语》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社会是理想的社会,什么样的人生是理想的人生。第二个体系,是教会孩子做价值的判断,比第一个知识体系更重要。
  今天讲素质教育,搞素质教育那么多年,为什么搞得不理想?因为把增长知识误解为提高素质了,把技能教育误解为素质教育了。会弹钢琴,会写书法,会跳舞表演,是素质高吗?不是。把孩子累死了,素质也提不高。因为素质不是技能,不是知识性的考分,不是卷子上的标准答案。素质,是价值判断力。懂得判断是非,能够做价值的选择,才是素质。
  《论语》还是文化体系。有人问过我一个问题:既然读《圣经》也可以成为好人,为什么一定要读《论语》?我当时有点生气。我说,读《论语》读《圣经》都可以让人成为一个好人,区别在于,学《论语》认同的是中国文化。
  一个民族的教育,一定要让这个民族的孩子有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然后才有民族的凝聚力。中国为什么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没有中断过历史的民族?国家幅员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地理环境、物产资源差距极大,为什么能够保持长久的统一?这就是文化凝聚的力量。文明,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强大。
  (选自《东方文化周刊》,有删改)
  材料二:
  《论语》的核心思想是宣扬“仁”,能学仁、守仁、成仁则是志士,则为君子。在常人眼中,君子的思想觉悟是远高于俗人的:“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他们的高大形象屹立于山巅熠熠生辉,凡夫俗子如何才能做到呢?《礼记•大学》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自我发展之路,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孔子推崇仁爱、培养君子的教育思想。
  首先,要做好自己,从身边事做起。仁道宽广,不易把握;若能从浅近处体会、着手,就比较容易收效。“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者爱人,其逻辑起点在于自然的人伦之情。“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孟子后来将其发展为具体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然后,推己及人,才能影响他人。一个德行高尚的人必然自带光芒,“德不孤,必有邻”。而一个仁爱的人,还须是一个以博施济众为已任的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选自《诸子智慧》,有删改)
  材料三:
  先秦时期,御——驾车是一种重要的技能。赵襄子拜驾车高手王子期学驾车。学成后与王子期比赛,可是他换了好几匹马都依然比不过王子期。于是赵襄子怀疑王子期没有倾心尽力教他。王子期不慌不忙地解释说,该教的都教了,你的问题在于没有正确使用这些技巧。王子期所言指的是赵襄子在驾车过程中输赢的杂念占据内心,以至于忽略了人、车、马三者的协调,而这一点恰是驾车最关键最需要用心揣摩体悟的因素,所以他无论换多少匹骏马,都赢不了王子期。生活中许多人也常犯赵襄子的错误。在做一件事之前不是思考着如何把事情做好,而首先考虑的是这件事对自己有什么影响、是否带来利益。假如确定能带来利益,又会想这个利益有多大,在多大程度上改变自己的生活……当诸如此类外在的顾虑充斥内心时,我们又有多少心思去做事情?不能专注于事情本身,又怎么可能取得做事的成效?
  庆封走越也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深思的寓言故事。齐国庆封在自己的国家遇到麻烦,要到其他诸侯国避难。本来晋国离齐国比较近,逃难较为便利,但是庆封却选了距齐国较远的越国。他的理由是越远越安全。他的族人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症结:改变你不安分、总想制造混乱的心思,到晋国就可以获得安全。不改变你的心,即使跑到遥远的越国,危险一样存在。这就像现在社会上动辄跳槽的年轻人,当工作不顺心,出现问题时,总喜欢从外部找原因,以为换个单位或可以一切顺利,万事大吉。实际上,不从思想、能力上提升自己,无论到哪里问题都依然存在,因为“自身”才是问题的根源。这一根源不消除,问题永远存在。
  (选自《韩非子寓言故事赏析》,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与今天的教材很大的不同在于它特有的知识体系
  B. 一个民族的孩子有民族文化认同感,才能使这个民族具有凝聚力
  C. 君子的思想觉悟是远高于俗人的,是凡夫俗子无法轻易达到的
  D. 做一件事要想成功,应先考虑这件事对自己可能产生的影响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学习效果的优劣需要通过考试进行评价。
  B. 真正的素质不仅是单纯的技能与分数,更是价值判断力。
  C. 如果能从做好自己,入孝出悌等方面入手,更容易接近志士君子的标准。
  D. 《韩非子》寓言告诉我们:只要从自身找问题,就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己欲立而立人”观点的一项是(   )
  A.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D.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
  5. 先秦诸子思想共本同源,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在不同之中又有相同之处。请分析儒家“君子务本”思想在韩非子寓言中的体现。
  【解析】
  【1题详解】
  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从材料三“生活中许多人也常犯赵襄子的错误……又怎么可能取得做事的成效?”可以看出,作者并不认同做一件事之前首先考虑的是做这件事对自己有什么影响。
  故选D。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豫剧的孤儿
  陈光
  ①我是地道的河南人,偏偏从小不爱吃面条,也不爱听嗯哪唉嗨哟的豫剧。父亲是琴棋书画无师自通的才子,我只知道他们电视台的同仁们赞许过他拉着弦子表演的河南曲剧,我却从来没兴趣听。
  ②离乡久了,第一次碰到豫剧访美,又听说是得了“文华奖”的大戏《程婴救孤》,作为河南人,还是去捧了场。朋友说“一票难求”,我以为不过是习惯上的修辞之语。邻座碰到作家协会的同乡,他是学民乐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