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教学设计4
- 资源简介:
约2030字。
统编版选择性中册《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名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经济关系”中的“技术”对包括“科学”在内的“上层建筑”的决定性基础作用。
2.通过学习借鉴优秀文章提升理性思考的品质能力。
核心素养
加深对社会、历史、人生的认识,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鉴赏文章的论证美和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难点:
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性、专业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真理被“雾霾”遮住时,需要勇士站出来,拨开迷雾,让光芒重照大地。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我们实践的真理,也曾被误解,被利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恩格斯的《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二、写作背景
1883年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道士”,许多国家的社会主义者都向他请教书信,成为恩格斯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种重要形式。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继续在欧洲广泛传播,而1890年德国废除反社会主义的特别法,使人们的思想更为活跃,但是人们甚至有些社会民主党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水平降低了,他们受德国资产阶级学者巴尔特和“青年派”的影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在大学生中有所泛滥,他们中的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产生了误解。
三、作者介绍
恩格斯(1820—1895),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大量经济支持。
评价: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
四、字词:
1.字音字形
虔诚(qián)
奴颜婢膝(bì)
字斟句酌(zhēn)
阐述(chǎn)
2.词语解释
沿袭:依照旧传统或原有的规定办理;因袭。
奴颜婢膝:形容卑躬屈膝奉承巴结的样子。
五、文体知识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 “信”在古文中有音讯、消息之义。在古代,书信作为主要的通信来源,它不仅促进交流,同时也传递着人们思想的情怀,还起到了报平安的作用。
六 、题目解说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题目简明扼要,直接亮出了本文所要阐述的问题——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这就为读者阅读本文,迅速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七、总体感知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开门见山,摆出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二部分(4-7):阐述上层建筑和经济关系的相互作用。
第三部分(8-12):指明德国青年不能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现实原因,并给青年学生提供了理解、把握唯物史观的资料和方法。
八、全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