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导学案3
- 资源简介:
约4360字。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兼爱》名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学习本课中说理的方法和论证逻辑。
3、体会“兼爱”的思想内涵,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
重点:积累文中所涉及的典型实词、虚词和句式知识。
难点: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兼爱”是墨家的核心主张之一。本文认为天下之乱起源于“不相爱”。父与子、兄与弟、君与臣,都是更加爱自已而不爱对方,亏人而自利的,因此天下混乱;盗贼自爱而不爱他人,因此行窃和残害别人;诸侯大夫自爱其国与家,而不爱他人之国与家,故相互攻伐与侵害。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如己,则所有窃夺攻伐的现象都会消除,天下就会太平安定。
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写作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大变革时期。在那个礼崩乐坏、王权衰败、诸侯争锋的时代,旧的政治、经济秩序乃至社会伦理秩序渐趋崩解,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伦理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一切都处在剧烈的变革之中。广大劳动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极度渴望过上安定太平的生活。墨子对现实生活给予积极的关注与思考,认为一切的灾难和邪恶都是人们不相爱带来的恶果,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坚决地维护劳动人民的生存与安危。
(二)作者简介:
墨子(生卒年不详) ,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