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成语文新课标的“读”“背”“写”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如何完成语文新课标的“读”“背”“写”<br>
广东肇庆加美学校 黄宁岭<br>
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称为新课标)。新课标与原大纲相比较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在读、背、写三个方面对广大学生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br>
1、读:新课标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第一学段(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第四学段(7-9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新课标中还给出了推荐的书目和一定的建议。 <br>
2、背:新课标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新课标还推荐了应背诵的古诗文120篇(段),其余部分(也包括中国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可由教材编者和课任教师推荐。 <br>
3、写:新课标规定第二、三学段(3-6年级)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第四学段(7-9年级)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br>
新课标对学生的读背写规定了如此繁重的任务,其良苦用心是不言而喻的,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完成这-任务呢?<br>
一、要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示范具有潜移默化,激励调节的作用。如课标要求学生读的,教师要先读,并能对书中的精彩部分写出赏析文章;新课标要求学生背的,教师也应做到背诵,并能指出快速背诵的决窍。作文,要求学生写的,教师也该动手写,并能在写作方法和技巧上给予指导。笔者就曾见一位教师在上朱自清先生的《春》时,声情并茂地背诵全文给学生听,顿时课堂激起了千层浪花。在教师的榜样示范下,学生的诵读热情空前高涨。为了激发学生读和写的兴趣,笔者就曾经将自己多年来的读书笔记和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展示给学生,其效果也十分理想。可见,教师在学生面前树立起榜样,就如同在他们的思想上立起了镜子,使他们心中有了尺子,行动上有了样子。事情到了这个份上,也就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br>
二、要合理地安排好时间。按照新的课程标准,语文课时每周一年级9节、二年级8节、三四年级7节、五-七年级6节、八九年级5节。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一节用于作文教学,其余进行阅读教学。显而易见,靠这几节课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课标的读背写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另辟蹊径了。笔者的做法是抓好两课两日(即早读课和晚读课;周六和周曰)。每周二节早读均根据授课内容给出诵读任务,要求学生一一落实;每天的晚读课则拿出十分钟让学生自由练笔(学生自拟文题,也可教师出题,但字数要求100以上)。周六、日则要求学生大胆发挥,或写影视评论,或写文章读后感,或写外出游记,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既可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此外,教师还可根据需要,利用活动课开展形式多样的读背写竞赛。<br>
三、要大胆地进行改革。1、要重点改革课堂教学:要摒弃那种对课文分析掘之唯恐不深,析之唯恐不细,讲解唯恐不全,而对课文外生动、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僵化教学方式;要变惟一为多样,变重分析为重感悟,变灌输为导学,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2、要改革评估形式:不能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估依据,要重视语文积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语文水平发展的评价,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坚持态度情感与知识能力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解放学生。3、要改革一味依赖学校的办法:在学校图书设备建设力量不足的情况下(特别是边远山区中学),不要一味地等待,要开动脑筋,发动学生自力更生,广泛筹集,建立班<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