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区2020学年第二学期质量监控高三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4/24 10:05:5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5题,约12970字。

  金山区2020学年第二学期质量监控高三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2021年4月
  第一部分  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
  (2)夕阳下,酒旆闲,______________。(马致远《寿阳曲•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琵琶声的粗重与轻细。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王同学上课经常迟到和打瞌睡,班主任顾老师找他谈心,以下各句中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     )。(2分)
  A.这是不是应该引起你的反思呢?
  B.这难道不应该引起你的反思吗?
  C.这无疑是应该引起你的反思的。
  D.这恐怕不能不引起你的反思了。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从欣赏者的角度来看,真正的艺术形象不仅作用于观众的感官,_____,_____,_____,_____。美感在本质上应该是感官的快适与理性的满足的统一。
  ①而且还必然作用于观众的理智        ②引起人们的思考,陶冶人们的情操
  ③使人们能够得到理性上的满足,得到审美享受      ④引起感觉上的快适
  A.①④②③   B.④①③②   C.④①②③  D.①③④②
  第二部分   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当代文艺审美中的“粉丝”与“知音”
  周兴杰
  ①市场经济与大众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但改变了文艺的存在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欣赏习惯。“文学终结论”尚且余音未绝,又有学者提出了“粉丝能不能替代知音”的疑问,引发热议。
  ②“知音”一词源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子期因为能听出琴音寓意,被伯牙引为“知音”。子期辞世,伯牙毁琴不操,以示痛悼。由此可知,“知音”的内涵至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解读出作品的主旨,从而经由作品,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