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插秧歌》教学设计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择性必修上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6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1/7 14:19:1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770字。

  《芣苢》《插秧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二单元中 课文。 本单元学习主题为劳动的价值",另 一 篇课文为《插秧歌》。 《芣苢》无论是从其简练的语言还是其独特的艺术手法,都堪称十五国风中的经典篇章。《芣苢》是一首描写妇女们采摘芣苢的劳动歌谣,全诗洋溢着欢愉之情。 《插秧歌》为南宋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歌,本诗运用民歌手法,选取日常劳动场景,描绘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他们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干得热火朝天而秩序井然。诗作表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学习 两首 诗时,应 相互 对照教学,加强朗读,加强学生对劳动的理解,体会劳动人民淳朴、勤劳的本质。
  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
  1.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和四言诗的特点,理解杨万里的主要文学成就;诵读诗歌,把握朗读节奏,体会其形式特点。
  2.  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解两首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并赏析它们的表达技巧。
  3.  审美鉴赏与创造   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深入体会劳动精神的内涵。
  4.  文化传承与理解   理解诗歌传承下来的劳动之美。
  教学重点   把握思想情感,赏析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深入体会劳动精神的内涵。
  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是学生在高一阶段首次接触《诗经》以及杨万里的诗歌,因此在预习阶段会让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基本的文学常识,并利用导学案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由于高一的学生对于古代诗歌鉴赏的能力仍停留在初中阶段,还未形成基本的鉴赏能力,故本课在利用新课标群文阅读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对比 鉴赏的方式,让学生初步形成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最后可以利用本课“劳动”的主题,让学生练习细节描写的方式,巩固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预习检测
  1.导入新课
  齐读下面的诗句,看看它们共同描绘的是什么内容。
  ⑴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⑶晨星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