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6670字。
《喜看稻菽千重浪》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喜看稻菽千重浪》是一篇人物通讯。阅读学习人物通讯有助于我们开阔自己的人生视野,较为细致深入地走进他人的生命世界,并由此反省自己,从而更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对高中生而言,“人物通讯”是一种新文体,所以上好本课无论是对激发学生学习通讯的热情,还是对提高其通讯阅读能力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喜看稻菽千重浪》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 1.单元目标:关注平凡的劳动者,学习劳动模范的精神,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 2.积累基础知识,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写作特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 3.理清文章脉络,掌握阅读人物通讯的一般方法,培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 4.挖掘人物亮点,学习一材多用,储备写作素材,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 5.自读、研读相结合,理解并感悟袁隆平高尚品质与精神境界,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教学重难点】
• 1.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写作特点,掌握阅读人物通讯的一般方法。
• 2.理解并感悟袁隆平高尚品质与精神境界。
• 3.挖掘人物亮点,学习一材多用,储备写作素材。
【教学方法】 诵读、研读、小组合作学习
【课前预习】
• 1.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人物通讯的文体特点。
• 2.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袁隆平的经历、贡献及荣誉。
• 3.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 4. 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的血液里就有劳动的基因。“人生在勤,勤则不匮。”祖祖辈辈的中国劳动者用生命书写着壮丽诗篇。在千千万万个劳动者当中,有践行自强不息精神,埋头苦干、鲐背之年仍为祖国科技创新事业跋涉不止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扎根基层、兢兢业业的张秉贵,有以生命之火育种的植物学家钟扬……
新课导入
浏览袁隆平和水稻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所了解到的袁隆平。
出示两段颁奖词:
(1)“心灵富豪”的颁奖词
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物质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而他自己,依旧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那里,有着一个民族崛起的最古老密码。
(2)感动中国的颁奖词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文 学 常 识
作者简介
沈英甲(1948—)笔名佳英、英佳,吉林辉南人。198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机械系。1968年应征入伍,历任空军部队无线电员,《世界知识》杂志编辑,《科技日报》机动记者、主任记者,科技日报社副刊部主编,机动记者部主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