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学案1
- 资源简介:
约4550字。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公开课学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内容。
2.体会通俗、准确,包含感情的语言。
3.领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表达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情感。
重点:梳理文章内容。
难点:体会通俗、准确,包含感情的语言。
一、预习新课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
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历史背景:
1949年9月21-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致开幕词,发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著名的讲话。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民主党派、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特邀代表662人。林伯渠、谭平山、董必武等分别就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文件作了说明。
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代表们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在同月30日,他在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
(二)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三)字词:
剥削(xuē)
复辟(bì)
不屈不挠(náo)
挣(zhēng)扎
警惕(tì)
勉强(qiǎng)
sī(撕)毁
国huī(徽)
gāng(纲领)
松xiè(懈)
jiān(艰)苦奋斗
jué(决)议
tú(屠)杀
三、总体感知
本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6段):回顾历史——论证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部分(7~8段):立足当下——指明当前面临的问题及斗争的策略;
第三部分(9~16段):展望未来——描绘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
四、学习课文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的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
这篇开幕词,先是回顾历史,道出了召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阐述了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与职能。然后,向全世界庄严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是历史的伟大转折,缅怀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