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A卷基础篇(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有28道题,约10030个字。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A卷基础篇(解析版)
(本卷共五大题,28小题,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试题卷(1—8页)和答题卷两部分(9—12页)组成,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不能得分。
2.答题前,请先将学校、班级、姓名、学号等相关信息用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
一、积累与运用(34分)(1-7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3分,8小题4分,9小题3分,10小题6分)
1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 确凿(záo)捡起(jiǎn )论语(lùn)循规蹈矩(jǔ)
B .脑髓(suǐ)攒成(zàn )不愠(yùn )情不自禁(jìn )
C . 菜畦(qí )斟酒(zhēn )收敛(liǎn )花团锦簇(cù)
D . 珊瑚(shuān)倜傥(tì)迁徙(xǐ )三省吾身(shěng )
【答案】C
【解析】
A 项中“论语”的“论”应读为lún 。在B 项中,“攒成”的“攒”应读为“cuán ”;“情不自禁”的“禁”应读为“jīn ”。在D项中,“珊瑚”的“珊”应读为“shān ”;“三省吾身”的“省”应读为“xǐng”。C项中的注音没有错误,故答案选C。
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纳凉惭槐绅士不堪其忧B. 感慨蝉蜕争执高枕而卧
C. 盔甲斟酒规举美不盛收D. 后窍鉴赏笃志接然不同
【答案】B
【解析】
A项中“惭槐”的“槐”应写作“愧”。C项中“规举”的“举”应写作“矩”。“规”和“矩”是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俗语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就是此意。后引申为“标准、成规、法度”。“美不盛收”的“盛”应写作“胜”,“胜”是“尽”的意思,“美不盛收”指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D项中,“接然不同”的“接”应写作“截”。B项没有错误,故答案选B。
3.下列作家作品对应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野草》/鲁迅B.《金色花》/《泰戈尔诗选》/泰戈尔
C.《荷叶•母亲》/《往事㈠》/冰心D.《再塑生命的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
【答案】A
【解析】
A项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故答案选A。
4.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机关:这里是秘密的意思】。
B.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儿子和女儿。】
C.他是渊博的宿儒,这些知识不至于不知道。【宿儒:书念得多的老学者。】
D.“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杨柳风:指春风。】
【答案】B
【解析】
B项中,“儿女”指子侄辈,除了儿子和女儿,还包括侄男侄女。
5.下列句子中使用修辞手法数量最多的一项是( )
A.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C.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D. 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答案】B
【解析】
A项中的修辞手法有拟人、排比。注意:句中“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表情况的类似,不是比喻句。B项中的修辞手法有引用、比喻和拟人。句中“像母亲的手”是比喻;“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因为有了人的动作,同时也是拟人。C项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D项中只有排比一种,数量最少,故答案选B。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在句子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直到派出所的警察找到小明同学,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因为帮助打架致人重伤的远房表哥外出“避难”也触犯了法律。
B.我们班的向大和向二是一对双胞胎,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他们俩都形影不离。
C.在有口皆碑的事实面前,燕子同学才不得不承认了自己中午在教室里捣乱,影响同学们休息的事实。
D.老师刚公布了我们班在全区数学竞赛中的成绩,小川就迫不及待地询问老师:“奖品什么时候发?”
【答案】C
在C项中,有口皆碑的“碑”指记功碑。该词语的意思是,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人人称赞,因此,该词语是一个褒义词,不能用来指干错事、坏事。可改为“铁证如山”等词语。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及运用。
7.在《金色花》一诗中,没有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项是()。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