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不回来的人”话题作文指导
- 资源简介:
(约9860字)
高一年级作文教案
期中考试作文讲评——如何写好一篇议论文
河北省唐山市第十六中学 朱素英材料:走不回来的人
从前,有个人去拜访一位部落首领,想要块地。首领说,你从这儿往西走,做一个标记,只要你能在太阳落山之前走回来,从这儿到那个标记之间的地都是你的了。
太阳落山了,那个人没有走回来,因为走得太远,他累死在路上。
要求:
以“走不回来的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800字以上。
一审题立意
①就原材料立意:“走不回来”的含义是丢了性命,“走不回来”的原因是贪婪。以材料原有的含义“贪婪让人走上不归路”为中心,联系现实生活来作文。
②从原材料扩展开去:想一想“走不回来”在生活中还可以是哪些状态,让人“走不回来”的原因还可以是哪一些。只要仍然是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就可以选择感受最切,认识最深的,素材最丰富的内容来作文。例如:有的人为掩盖小错,而制造一个大错,为掩盖一个大错又制造一个更大的错误,结果在错误的道路上“走不回来”了;有人在赌博场上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有的人为追求名利而迷失了本性;有的人因为失败就一蹶不振;有的人常为生活琐事困扰而忘记了人生的真谛······
③仅从话题本身立意。话题作文不同于材料作文,写作时材料只提供给我写作的一个中学,而话题才给我们提供更为广阔的写作范围。我不赞成话题作文前面加一段“材料”,这种“材料”往往造成对考生的“心理暗示”,引得考生跟着跑,滑到它指示的氛围和格调中去,难以创新。话题作文可以,而且应当跳出“材料”,通篇可以不提及“材料”,只要让阅卷者明确地看到你的作文内容与引号中的内容有内在联系,适时点题即可。如本文中话题“走不回来的人”不一定都千篇一律地都写成因为贪婪、错误失败而导致的一去不回头,还可写成因执着理想索定目标而不肯妥协变通从而不愿回头。比如罗天琪的文章就是从与材料相反的角度立意,较为新颖。
④辨证立意。文章若想写得深刻,加一点辨证思维的火花,就会点亮你的文章。比如本话题可举例说明有人因贪婪而走不回来,有的人因监守理想而走不回来,不一样的人生观,不一样的道路,不一样的结局,从而学会自我反思,审视自己的三观一德。如焦婧、刘方的文章都属于辨证立意。
⑤要学会分析话题。一般话题分为1、并列式 如“相信自己和听取他人意见”“得与失”,这类话题切忌阉割,只写一个方面;2、动宾式如上次月考话题“学会欣赏”,这类话题不能省略关键动词欣赏;3、偏正式 如“心灵的选择”和本次话题,要抓住修饰语;4、主谓式 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人在高三”这些话题对于主语和谓语都不能省略
一点警示:任何话题不可仅从表面立意,要深挖本质,要联系社会人生。如以“失衡”为话题,则不能仅写地震等生态失衡,要谈及心灵失衡、精神失衡、思想失衡。这样的立意才会深刻。
二、提出论点与选材
1议论文的观点包括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它是我们根据文题要求,对所议论的事物经过多方面的考察和深思熟虑的产物,是对事物经过细致分析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结果。观点的提炼,体现着作者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水平。鲜明的观点应该是:正确、新颖、深刻。
2议论文提出论点的方法:①从事例中提出论点。如高一11班刘方的文章是这样开头的“海子说过,他有三种受难:流浪、爱情、生存。他走了好远,回头望望天。他发现走过的并不只有在路途上的苦难,与起点相比,他有他的幸福:王位、诗歌、太阳,耀着他的明天。”②从问题中提出论点。③使用排偶比喻的句式提出论点。④从引用中提出论点。如一3班于洋在这三个方面对做得较好:
宽容是什么?
数学家说:“宽容是无穷大。”
化学家说:“宽容是万能溶剂。”
音乐家说:“宽容是交响曲的休止符。”
哲学家说:“宽容是给辽阔的抽象物质。”
凭栏眺望,夹着因愤怒,仇恨,怨念卷起的滔天巨浪的历史长河汇入了宽容的海洋,霎时风平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