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40字。
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探究性阅读能力
摘要 运用富有激情、“挑拨”性的语言,创设阅读情境;运用层递性开放性的提问,创设丰富反应的给人心理安全的气氛;采用讨论、查阅资料等方法,创设动态的、主动的、多元的学习环境。
国家教委主任柳斌同志认为:“情境教学,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思维发展规律和育人的规律,把教材教活了,把课堂教活了,把学生教活了,把教学过程的育人功能给充分体现出来了。”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中也规定:“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可见,创设教学情境,对培养探究性阅读能力至关重要,下面略谈几点肤浅的体会。
一、运用语文艺术,创设阅读情境,使学生身不由己走进课文并沉醉其中。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文的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现实中,有的教师语文抑扬顿挫,优美动听,声情并茂,引人入胜,课堂一片生机;有的教师语言贫乏,味同嚼蜡,目无神色,脸无表情,甚至讲得支离破碎,繁杂冗长,课堂“万马齐喑”。可见,教师的课堂语言,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优劣。
首先,教师应力球语言的精要、诙谐、富有激情和“挑拨”性。精要,是指课堂语言要简明精当,以少胜多,突出重点,把更多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不重复学生的话,不讲无关紧要的话,不说“口头禅”。诙谐,是指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让不生听得轻松、愉悦,受到启迪,得到教诲。激情,是教师上课必备的心理素质,体现在语言上就是教师通过抑扬顿挫的声调和精神饱满的神情,来表达对上课的热情和对课文情感的体验,以此来感染学生,渲染课堂气氛。“挑拨性”指教师在提问、点拨、评判中运用有声语言鼓动学生的情志,激发学生的灵感,开启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热情地设入探究问题的情境之中。
其次,每一篇阅读课文都有独特的语言情调。如《最后一次讲演》慷慨激昂,力量千钧,表现闻一多先生的满腔悲愤之情;《小院》清新明丽,情真意切,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温馨和谐关系;《百草园》轻松欢快,童趣盎然,表现少年儿童天真活泼,爱好自由,喜欢探索的性格。一篇课文一种语言情调,多篇课文则呈现出多种语言情调。教师应根据课文的情调确定课堂语言的基调。这样,打破了“千课一调”的单调与沉闷,给课堂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