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石狮三中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4/17 7:03:3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9400字。
2006年福建石狮三中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一、(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4题。
“这个塔怎么是斜的?会不会突然倒掉呀?”参观山西应县木塔的游客,总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应县木塔建于辽代,它建在四米高的两层石砌台基上。通高六十七点三一米,底层直径为三十点二七米,平面为八角形,五层六檐。外观五层,但是塔内夹有暗层四层。它是我国古代高层木结构建筑的代表,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高且年代最久的木结构佛塔。全塔逐层立柱,近60种斗拱相互交错,集我国古代建筑斗拱之大成,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管理人员介绍,“历史上曾有这样一段记载:‘元顺帝时大震七日,木塔屹然不动’。民国时期打仗,也曾有一枚炮弹击中了木塔,虽然损坏了几根梁柱,但依然没有倒塌之忧”。
专家说,这应该归功于木塔采用了分层叠合的明暗层结构,用小规格的木料组成宏大的塔身,精巧的空间结构体系近似于当今一些高层建筑;以及这座木塔构件繁多,用料超过5000立方米,而所有构件的用料尺寸只有6种规格,用现代力学的观点看,每种规格的尺寸,均能符合受力特性,是近乎优化选择的尺寸,古代工匠在选料方面所达到的水平,令现代人为之惊叹;另外,当地易于木材保存的独特气候,也功劳不小。
不过,木塔虽然没有倒,但也已经倾斜多年了,像个垂垂老者,一二层木材不堪重负,如柱头、房梁等很多关键部位都已发生扭曲和断裂。
鉴于木塔的现状,2001年国家文物局决定,正式向全国文物界以及工程技术界的专家学者征集维修方案。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努力,已完成了塔基钻探、残损现状测绘、地震地质测试勘察、荷载及风力研究等前期项目,初步提出了落架大修、抬升上部修缮、现状加固三种修缮方案。第一个方案能较为彻底地解决木塔残损后修缮和加固等问题,但施工周期长,对原有结构改变较大。第二个方案是现代科技与古建筑修缮传统方法相结合的典范,且抬升装置科技含量高,技术可行性很强,能保持木塔上半部原状不动。抬升以后第一、二层残损较多的构件可用解体维修方法予以加固,但费用会较大。第三个方案在保持现状的基础上,对残损构件提出了加固措施,投资较低,但未能解决木塔残损及荷载能量不足等问题。
专家们倾向第一、二方案的较多,尤以第二种方案呼声最高。中国城市规划理事长、著名建筑师周干峙院士经过现场考察论证后认为,落架大修虽然在技术上比较成熟,也能保证修好后恢复原貌,但毕竟少了原汁原味。历史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是保留了许多历史信息,这在修复中应谨慎对待,只有尽可能少地改变原物,才能尽可能多地保留这些信息。
究竟采取哪种形式,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说,鉴于木塔在世界古建筑中独一无二的地位,文物局将把最后的修缮方案报请国务院审批,并申请专项维修经费。(人民网)
1.根据文意,下列应县木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理由,错误的一项是(     )
A.应县木塔建在四米高的两层石砌台基上。
B.应县木塔是我国古代高层木结构建筑的代表。
C.应县木塔是世界上现存最高且年代最久的木结构佛塔。
D.应县木塔有近60种斗拱,集我国古代建筑斗拱之大成。
2.根据文意,不属于应县木塔历经大地震和炮击却屹然不动没有倒塌之忧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应县木塔具有精巧的空间结构体系。  B.构件繁多,用料超过5000立方米。
C.古代工匠对建筑材料的精心选择。    D.当地易于木材保存的独特气候。
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应县木塔外观五层,但是塔内夹有暗层四层,实为九层。
B.建筑结构设计的不合理,使木塔像个垂垂老者,不堪重负。
C.落架大修,最大的不足在于无法保证修好后恢复木塔原貌。
D.周干峙院士主张采用第三种方案解决木塔的修缮问题。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今一些高层建筑效仿了应县木塔用小规格的木料组成宏大的塔身,分层叠合的明暗层结构。
B.应县木塔所有构件的用料尺寸均能符合受力特性,超越了现代人在选料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C.应县木塔如果实行抬升上部修缮后,人们可以看到一座原状不动、原汁原味的木塔。
D.就能够有效地延长应县木塔的寿命而言,落架大修方案是应县木塔的最佳修缮方案。
二、(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浣 花 溪 记
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