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自读课文教学的支点
- 资源简介:
约4810字。
找到自读课文教学的支点
地址:南京市胜利村路68号南京弘光中学
邮编:210014
姓名:徐志耀
最新的统编版语文教材,变化最大的无疑是自读课文。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形式上:取消了课后练习,将阅读提示放在课文后,将课文与文本分析提示并列。同时,还选入了贾平凹、刘慈欣等著名当代前沿作家的作品,选材的角度更加广泛。但这也给许多老师造成了困惑,这样的课文该如何上呢?于是,在一些课堂上,我们就看到了两种极端,一是讨论课文中的专业内容,把语文课变成了作家介绍课、科技课;一是满堂课都是学生的活动,完全看不出教师的作用。我认为,上任何课文都必须有一个支点,以此出发才能制订出合理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反之,就会迷失在文本与方法之中,从而失去了一堂语文课应有的内容。
设置自读课文,本质是要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作为一位老师,我们必须要明确学生在自读课文中究竟要学些什么?以什么方式来学?要明确这个问题,必须弄清设置自读课文的思路。人教社的陈恒舒老师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的设计思路》一文中指出,自读课文“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目标,以自读课文为主要材料,以学生自我阅读实践为主线,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自求自得,使教读课所学知识、方法和能力有效迁移和拓展”。这段话说明,自读与教读课文本身是有着紧密联系的。教读是自读的基础,自读是教读的延伸。学生从教读课文中,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体悟到了情感与精神,就要自读中得以实践,得到呼应。这才是我们学习自读课文最重要的支点。
但是,我们又注意到,此次统编教材依然遵循了以往教材改革的思路,重内容轻文体,许多不同文体的课文按内容或精神被放置进一个单元。而不同文体的教学思路,是有着一定区别的。那么,我们如何去归纳相同的学习方法或思路呢?大体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