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课时跟踪检测
- 资源简介:
约4000字。
专题四 第22课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课时跟踪检测
一、语言文字运用
1.(2017•泰州高一期末)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文坛,不仅仅是缪斯________的圣洁之地,还往往是名利的角斗场。中国当代文坛亦不乏追名逐利的庸风陋俗,________于头衔高低者、官位大小者、名次先后者,大有人在。这种庸常心态,显然与真正的艺术境界________。而真正成功的作家,往往是那些甘于寂寞、粪土名利的人。
A.徘徊 锱铢必较 大相径庭
B.徜徉 斤斤计较 格格不入
C.徜徉 斤斤计较 大相径庭
D.徘徊 锱铢必较 格格不入
解析: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徜徉:①犹徘徊,盘旋往返;②犹彷徨,心神不宁貌;③安闲自得貌。斤斤计较:斤斤:形容明察,引申为琐碎细小,指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锱铢必较:指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大相径庭:径:小路;庭:院子;径庭:悬殊,偏激。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格格不入:格格:阻碍,隔阂。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答案:B
2.(2017•溧阳高一期末)下列各句中,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各位书友!新版《普希金诗选》业已售罄。本店正在组织货源,一旦到货,当函请各位光临!
B.兹捡到钱包一只,内有饭卡等物品,暂惠存我处,遗失者请电话或短信联系后勤组王子健。一经核实,定当奉还。
C.先生迟暮之年,仍躬耕三尺讲台,实令后学感佩!值此六十华诞之日,恭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D.十二年寒窗苦读,我辈岂能马齿徒增,今日自当驰骋考场,蟾宫折桂,实现自我,感恩母校,报效祖国!
解析:B项,惠存:敬辞,用于对方不当。C项,迟暮之年:迟暮指黄昏,比喻晚年,有夕阳西下之感。这样称呼对方不当。D项,马齿徒增: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老年人常以此自况自谦,用于年少学子不当。
答案:A
3.(2017•金华市高三模拟)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的认识过程中有两个基本的矛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由此,审辩式思维的哲学基础被上溯到维特根施坦的晚年思想
②人必须借助语言才能思考和交流
③还是价值层面的问题
④同时,既有的知识将阻碍他形成新的发现
⑤而语言本身不可避免地是思想和交流的枷锁
⑥显然,在这里,它已经不仅是认识层面的问题
⑦人必须借助已有的知识才能得到新的发现
A.②⑦④⑤⑥③① B.⑦②④⑤①⑥③
C.⑦④②⑤①⑥③ D.⑦④②⑤⑥③①
解析:根据语句内容相关性,将语句分为两个语意群①③⑥与②④⑤⑦,结合引导词“认识过程”“两个基本矛盾”,确认顺序为②④⑤⑦与①③⑥,最后根据句中关联词和中心词确认各句排列顺序。
答案:C
4.(2017•无锡高一期末)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树林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轻风是海洋的呼吸。
B.珍珠是贝痛苦的结晶,是海的泪。
C.面对风暴的欺凌,松柏挺胸不屈,杨柳弯腰逢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