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每课课时作业(6份)
- 资源简介: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每课课时作业(含答案)
10 再塑生命的人.docx
11 《论语》十二章 .docx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docx
课外古诗词诵读.docx
名著导读.docx
写作 写人要抓住特点.docx
第四单元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预习自测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确凿(záo) 宿儒(rú) 秕谷(bǐ)
蝉蜕(tuì) 倜傥(tìtǎng) 人迹罕至(hǎn)
书shú(塾) 脑suǐ(髓) 和ǎi(蔼)
lín(淋)漓 锡bó(箔)
2.阅读下面的文字,给多音字注音。
妈妈临走时告诉淘气的明明,爸爸最近做生意折(shé)本了,损兵折(zhé)将,这几晚他都翻来覆去折(zhē)腾到天亮才睡,不要去烦爸爸。自己出门要系(jì)好鞋带,这看起来是小事,却关系(xì)到安全。明明性格很执拗(niù),却不敢违拗(ào)妈妈。
3.在下列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动词,并说一说这些动词好在哪里。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这一系列动词,不仅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捕鸟的过程,而且写出了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欢快的心情。
4.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2)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比喻、拟人)
(3)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 (排比)
(4)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反复、呼告)
5.(北京中考)名著阅读。
《 朝花夕拾 》是鲁迅的一部 回忆 性散文集,其中有些作品记录了他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生活,在这些作品中,鲁迅描写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 寿镜吾 ,又如《藤野先生》中的藤野。
基础运用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金秋送爽,和暖的阳光照耀在大地上,将无数得以延续生命的珍馐佳肴赏惕给大地,分配给万物,赠送给人类,展现着让人们魂牵梦绕的倩姿。露水回èi,给大地带来无穷希望,露出一片wèi蓝色的天空,宛如一尊威武的战神。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
11 《论语》十二章
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预习自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其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 (yùn) 生气,恼怒
(2)吾日三省吾身 (xǐng) 自我检查、反省
(3)传不习乎 (chuán)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hào) 喜爱,爱好
(5)博学而笃志 (dǔ) 坚定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注意古义和今义的区别。
(1)有朋自远方来 朋: 志同道合的人
(2)不亦君子乎 君子: 指有才德的人
(3)可以为师矣 可以: 可以凭借
(4)匹夫不可夺志也 夺: 改变
(5)学而时习之 时: 按时
习: 温习
(6)吾日三省吾身 日: 每天
三: 泛指多次
(7)温故而知新 故: 旧的知识
(8)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 好的方面,优点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
(2)而{■("人不知而不愠 (转折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 )┤
(3)知{■("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温故而知新(得到)" )┤
(4)乐{■("不亦乐乎 (愉快,快乐)"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快乐)" )┤
(5)其{■("仁在其中矣 (代词,这)" @"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 )┤
4.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5.按要求默写。
(1)《论语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 , 必有我师焉 ”。
(3)《论语中》论述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的句子是“ 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 ?”
(5)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 不义而富且贵 , 于我如浮云 ”。
(6)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