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全科试卷(7科7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 高二全科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6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12/27 19:10:0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doc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doc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doc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doc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英语.doc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doc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doc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第二次月考试卷   【语 文】
  第Ⅰ卷  客观题
  (选择题,每题2分,共18题,总36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中庸”辨析
  张岱年
  ①以前曾经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见解,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庸”。对于这个问题,应略以辨析。
  ②“中庸”观念是孔子提出的,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 雍也》)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但是说“中庸之为德”,而不是说“中庸之为道”,足证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而不仅是指一种抽象原则。孔子又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子路》)中行是较高的品德,应与中庸同义。孟子说:“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孟子??尽心下》)不说中行而说中道,中行、中道,当是同一意义。总之,中庸、中行、中道,应具有同一含义,指高于狂狷的修养境界。
  ③《中庸》篇有云:“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所谓执两用中应即对于中庸的解释。《说文》:“庸,用也。”中庸即用中,指随时运用中的原则,处事恰如其分。孔子尝说:“过犹不及。”(《论语??先进》)后儒解释中庸为“无过无不及”,是正确的。
  ④“中庸”观念包含一种认识,即许多事情都有一定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和没有达到这个限度一样。这就是“过犹不及”。有些事情,确实如此。如饮食衣着以及睡眠之类,确实是“过犹不及”。但是,许多事情的限度是随时代的演进而改变的。例如所谓 “君臣之义”,过去认为是必须遵守、不可逾越的。但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打倒了君权,使人类历史大大前进了一步。又如中国封建时代排斥所谓奇技淫巧,阻碍了自然科学的进展;近代西方实证科学长足进步,技术远远超过了前代,促进了文化的高度发展。在历史上,在一定的范围内,超越传统的限度,往往可以实现巨大的飞跃。如果固守“过犹不及”的中道,就不可能大步前进了。因此,“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曾经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所以,我认为,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⑤近代西方国家都宣扬自己的民族精神。如法国人民鼓吹法兰西精神,德国人民提倡日耳曼精神等等。中华民族必有作为民族文化的指导原则的中华精神。古往今来,这个精神得到发扬,文化就进步;这个精神得不到发扬,文化就落后。正确认识这个民族精神之所在,是非常必要的。
  1.本文认为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    )
  A.孔子提出“中庸之为德”,而没有说“中庸之为道”,足证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
  B.孔子在《论语??雍也》中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可以推测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
  C.孔子在《子路》中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中行应与中庸同义,是较高的品德。
  D.孟子说:“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中道与中行和中庸含义相同,指高于狂狷的修养境界。
  2.下面对“中庸”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庸》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所谓执两用中就是对于中庸的解释。
  B.后儒提出“无过无不及”,这是对中庸的正确解释。
  C.《说文》:“庸,用也。”中庸即用中,指随时运用中的原则,处事恰如其分。
  D.中庸就是孔子在《论语??先进》中所说的“过犹不及”。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曾经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
  B.中庸就是在两个极端之间寻求适中的方法,既不要“过”也不要“不及”,这个观念是孔子提出的。
  C.所有事情都有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和没有达到一样,这就是“过犹不及”。
  D.在历史上,只有超越传统的限度,才可以实现巨大的飞跃。固守中道,就不可能前进。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第4小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4. 下列各项中,对上文《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语录体,记述的大都是三言两语,而上述选段不仅有时间的推移、有子路等人活动场所的变换,而且具备了一定的情节,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情节、通过有关人物的言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人生观和政治观。
  B.丈人语带讽刺的话语,说罢便“植其杖而芸”的行动,在倨傲的态度中,表现出对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不理解;另一方面,他留子路食宿,并让两个儿子与子路见面,又表现出他对孔子师徒风餐露宿周游列国的同情。
  C.子路认为自己对隐者恭敬有礼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