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序言教案10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12、《宽容》序言(学案)<br>
学法指导:<br>
1、 认读题目:<br>
《宽容》是一本书,揣测一下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小说?散文?哲学著作?德育课本?<br>
再看课下注释:是一本介绍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书。<br>
2、了解作家作品:<br>
补充注释:作者:亨德里克·房龙,荷裔美国人。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用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而为无数青年读者所喜爱,其作品大多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著名的有:《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房龙的书在中国早有译本,对中国整整一代年轻人有过深刻影响(如历史学家曹聚仁、作家郁达夫等)。<br>
林徽因翻译过《古代的人》。<br>
郁达夫评价他的写作艺术时说:"实在巧妙不过,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麽一写,无论大人小孩,读他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了。房龙的笔,有这麽一种魔力,但这也不是他的特别,这不过是将文学家的手法,拿来用以讲述科学而已。"<br>
历史学家曹聚仁在《我与我的世界》中回忆说,20年代在候车时,偶然买到《人类的故事》,于是---<br>
"那天下午,我发痴似的,把这部史书读下去,车来了,在车上读,到了家中,把晚饭吞下去,就靠在床上读,一直读到天明,走马观花的总算看完了。这50年中,总是看了又看,除了〈儒林外史〉〈红楼梦〉,没有其他的书这麽吸引我了。我还立志要写一部〈东方人类的故事〉。岁月迫人,看来是写不成了;但房龙对我的影响,真的比王船山、章实斋还深远呢!"<br>
3、进入课文:<br>
你会发现:这和你以前读过的序言截然不同,既没有介绍写书经过,也没有介绍书中内容。象一个寓言故事,又象散文。这正是他的独到之处呀。<br>
那麽,我们先沿着课文的9个自然节,给每一段概括出大意:<br>
1、 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贫乏而可怜的生活。<br>
2、 漫游者探索新生活,受伤而归。<br>
3、 漫游者向人们讲述他的新发现。<br>
4、 漫游者被守旧老人、一千年前的律法、无知的人们杀死。<br>
5、 无知谷面临死亡的威胁。<br>
6、 律法要求人们墨守成规。<br>
7、 濒临绝境的人们叛逃,寻找新世界。<br>
8、 纪念先驱者。<br>
9、 希望这样的事将来不要发生。<br>
4、 这个寓言故事要告诉我们什麽?<br>
从分析形象入手:<br>
1) 无知山谷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形象意义何在?<br>
明确:封闭、保守、陈旧、破败,没有生气,没有希望。旧的一切被迷信着,被维系着。新的一切被排斥着,被残害着。它象征一切保守的思想、观念、意识,一切封闭的制度、秩序、状态,一切陈旧的传统、法则、定律。在这样一个典型环境里,漫游者的命运可想而知。(联系《祝福》中的鲁镇)<br>
(2) 守旧老人是怎样的人?形象意义何在?<br>
明确:是无知山谷里律法的执行者,是陈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是实施所有传统对一切革新的镇压的代表,是杀害漫游者的罪魁祸首,是无知山谷里权威与权力的象征。(联系《祝福》中的鲁四老爷)<br>
(3)村民们是一个怎样的群体?<br>
明确:在无知山谷里死守着愚昧的人群。他们迷信过去,死守律法,胆怯麻木,自欺欺人,要求低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他们甘心受制于守旧老人,对新事物不理解,不支持,而是助纣为虐,对漫游者加以迫害。(联系《祝福》中的人们以及鲁迅小说所写到的中国人)<br>
(4)漫游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形象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