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教案8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心理教育渗透教案:<br>
我与地坛<br>
一、教学目标:<br>
思想目标:<br>
1、感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br>
2、树立积极的人生观,珍惜亲情。<br>
能力目标:<br>
在老师指导下,快速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br>
二、教学重点、难点:感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br>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br>
四、学法指导:自主感悟,交流提高;速读、跳读<br>
五、教学方法:板块式教学 ;情景教学 <br>
六、教学过程:<br>
第一课时<br>
(一)作者介绍,展示有关图片,引起学生兴趣。<br>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初中毕业,1969年去陕北农村插队·3年后双腿癍痪转回北京。回京后在一家街道工厂做临时工,7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始有小说、散文、剧本等作品发表。主要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等。<br>
(二)第一板块 感悟生命<br>
1、讨论:地坛本无情,为什么却能开启作者受伤的心灵?(跳读课文第一节与第五节第一句话,说一说作者与地坛的遭遇有何相似之处?)同病相怜<br>
——我…… 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 荒芜冷落得如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地坛被人遗弃)<br>
——我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 (作者被社会遗弃)<br>
2、请使用下列关键词语,概述第一部分内容:残废 荒芜 地坛 <br>
绝望 苦思 成功<br>
3、小结:双腿忽然残废而又找不到出路倍感苦闷甚至绝望的史铁生,在荒芜冷落但并不衰败的地坛里经过长期的苦思,终于从消极颓废走向事业的成功。<br>
(三)找出并诵读文中三处景物描写,体会其意蕴,力求读出一份对生命的感悟。<br>
地坛 荒芜 不衰败<br>
剥蚀 淡褪 小昆虫 按自己的方式和自然的法则生存<br>
<br>
坍圮 散落 草 木 竞相生长<br>
宁静——逃避——想:该不该去死?为什么要出生?怎样活?<br>
——死无需寻求就会自然而且必然来到,不用着急 解答<br>
——出生的事实不可以辩论<br>
小结:景物描写的作用 :衬托人物心情,引发生命思索<br>
活着,真好!<br>
讨论:地 坛 启 示 录:生命感悟 ——死是必然会降临的节日。<br>
——顽强的活着是一种幸福。<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