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00字。
个性化阅读中情感趋向与选择
阅读文体的调查及思考
丹江口市一中 赵 成
内容摘要:
学会学习是人生存的基础,学习的根本途径在于阅读,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怎样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呢?个性化阅读应注意学生的情感趋向。关注学生的情感趋向,就是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同的情感倾向影响着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体的选择。教师在引导个性化阅读中应注意情感趋向,让个性的花朵在阅读中绽放。
关键词:个性、个性化阅读、情感趋向、阅读文体
教育部制定并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新课标明确的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尤其是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明确地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很明显,课标中的这段阅读教学建议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倡导语文阅读教学走个性化阅读教改之路。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阅读课中,学生对作品的内容和形象的感受却是共性多,个性少。而且有些作品的内容和形象的分析或定性,往往有一致的“标准感受”。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甚至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新课标的阅读教学建议对语文个性化阅读无疑有导航的作用,如今,鼓励、尊重、珍惜学生的独特的阅读感受,提倡个性化阅读已经成为阅读课的重要话题,并为越来越多的老师所认可。
一、个性化阅读的理解
所谓阅读,是读者按照个人的兴趣、经验、情感倾向以及知识需求等,对一定的读物进行选择、取舍、理解、消化,以实现知识积累和满足身心愉悦的过程。阅读的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表现为(一)阅读行为具有时代性,并受到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二)阅读的过程是个体阅读心理发展历程的写照。(三)阅读的过程是阅读共性之中的个性体现,阅读的规律是内在的,对于不同的群体会有不同的方式体现。中学生的阅读,由于他们处于心智发展,认知上升阶段,虽然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认知发展潜力,但是由于知识结构不够稳定,阅读认识存在着偏差,而且是个性化的偏差。
如何认识学生阅读中的个性差异,指导我们进行个性化阅读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个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人才培养的客观依据。发展个性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理念,新的课标要求我们必须构建富有个性化的阅读理论,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发展。由此可见:
个性化阅读是存在着个别差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