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20字。
浅谈课堂教学机智
陈屿中学 柯素萍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指出:“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理论,如果他不具备教育机智,他就不能成为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课堂教学机智,作为一种教学技能和技巧,作为一种教学艺术,正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
课堂教学机智,是指教师为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在课堂环境中创造性的实施教学的机敏性和应变力,因而课堂教学机智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课堂教学机智的特点
课堂教学机智,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发情况及时、巧妙、灵活地予以处理,它具有以下特点:
1、灵活性。
马卡连科说过:“教育的技巧在于随便应变。”一个班,三四十个学生,一节课45分钟,尽管老师在课前钻研教材、精心备课,但课堂上往往会有出乎意料的事,有时学生还会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老师在瞬间做出机敏的判断。
有位教师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当讲到“美女蛇”的时候,一个男生举手发问:“老师,世上有没有美男蛇?”说完,他还得意地看了看同学们,引起了哄堂大笑。女教师沉思片刻,说:“这个同学天真好奇,问得有趣;但他问的思路不对,照此下去,可以问,有没有丑女蛇和丑男蛇呢?要知道,作者的思路是在‘美女’是她迷人的外表,蛇是其害人的本质,‘美女蛇’比喻披着画皮的坏人……”
这位老师没有因学生的哄笑而影响自己的情绪,更没有因为那位男生的提问而反感,而是因势利导,从现象到本质引导学生思考,把学生的思路拉回到正轨,既稳定了课堂教学秩序,又指导学生理解了“美女蛇”的寓意。这样处理十分得体,体现了教师机敏而灵活的教学艺术。
2、诱导性。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也是课堂教学机智的本质特征。启发诱导,就是依据学生思维的发展趋势,调动已知去认识未知,运用已能去解决未能。教学时,教师的机智往往表现在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去开拓学生的思路。
例,一位教师教《松鼠》时,一学生发问:“松鼠吃不吃粮食?”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学生的答案莫衷一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段,有一个学生霍地站起:“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松鼠不吃粮食。”“你怎么知道的?”教师问。学生回答:“松鼠在树上活动,从来不接触人的住宅,不遇到树枝被刮得乱摇晃的时候,它们连地面也不下来,怎么吃粮食?”教师满意地点头。成功的诱导,不仅要求教师对教材能准确地把握,而且还要求教师具有发现问题的敏锐的目光、能及时作出判断,敏捷的思维启发学生的心灵,诱发学生的兴趣。
3、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