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学期历史定时训练试卷(25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高三下学期定时训练(25份打包,含答案)
高三下学期定时训练(10)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下学期定时训练(11)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下学期定时训练(12)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下学期定时训练(13)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下学期定时训练(14)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下学期定时训练(15)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下学期定时训练(16)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下学期定时训练(17)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下学期定时训练(18)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下学期定时训练(19)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下学期定时训练(1)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下学期定时训练(20)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下学期定时训练(21)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下学期定时训练(22)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下学期定时训练(23)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下学期定时训练(24)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下学期定时训练(25)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下学期定时训练(2)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下学期定时训练(3)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下学期定时训练(4)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下学期定时训练(5)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下学期定时训练(6)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下学期定时训练(7)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下学期定时训练(8)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下学期定时训练(9)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定时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叙述:“郑始祖为周厉王少子友,宣王时始封,在今陕西华县。幽王之乱,郑友寄家于郐及东虢,因而夺占其地,别建新国。”对此材料分析错误的是 ( )
A.受封的郑国国君是周王室的子弟 B.郑国是拱卫王室的主要诸侯国
C.郑国的版图在春秋时期发生变化 D.幽王时期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
答案 D
由材料内容可知,郑国国君为周厉王少子,其为周王室子弟,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作为分封的王族,其国是拱卫王室的重要诸侯国,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材料内容可知,郑国在周幽王之乱,即西周结束时期,其版图发生变化,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周幽王为西周的最后一个国王,分封制的破坏是在东周时期,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2.(2015•河北省唐山市二模试题)据《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中国早期的昭穆之制 ( )
A.是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重要内容 B.是在分封诸侯之后逐渐形成的
C.有利于形成礼制化的封建新秩序 D.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特点
答案 A
本题考查宗法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表明在统治集团内部,不同等级贵族享有的特权是不同的,体现在宗法制度下对权力继承制度的划分。A项正确。宗法制是在分封制之前,B项错误;中国早期与封建新秩序不符,C项错误;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3.(2015•南京市三模试题)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的是 ( )
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 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
答案 C
结合对秦汉政治的认识,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中心环节,由此选C项。A项只涉及表象,B、D两项显然是错误的。
4.(2015•湖南省五市十校仿真模拟)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已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 ( )
A.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 B.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
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
答案 B
先秦时期诸子思想是当时社会在思想领域的变革,不是历史的倒退,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充分说明当时社会进步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故B项正确;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主旨,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先秦诸子思想复古性,不是复杂性,故D项错误。
5.(2015•吉林省吉林市三模试题)西周时期的学校实行“六艺”教定时作业(二)
一、单项选择题
1.(2015•吉林省吉林市三模试题)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意识形态不再有向心力,一些人崇尚一种被后人称之为“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他们“非汤武而薄周孔”,一味放任性情,自由自在。这表明当时 ( )
A.文化观念呈现多元化 B.儒学失去了正统地位
C.道家思想被普遍奉行 D.三教合一有了新的发展
答案 A
儒学在汉武帝时期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以后,一直居于正统地位。官方意识形态受到挑战,说明文化观念上不再是儒学一统天下,也就是文化观念的多元化,A项正确。儒学并未失去正统地位,B项错误。佛、道、儒三教合一应在隋朝以后,D项错误。当时只是一些人崇尚“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并不能说明道家思想被普遍奉行,C项错误。
2.(2015•黑龙江省哈六中三模试题)西晋在品官“占田荫客令”中,品官按其尊卑(即品第,由第一至第九品)可占田(下图),荫亲属及非亲属(即佃客和衣食客)。官吏无论占田多少,所有官吏和他们的亲属,可免除一切课、役。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西晋时期 ( )
A.士族地主享有等级特权 B.土地兼并进一步加强
C.租佃关系开始产生 D.中央集权受到侵蚀
答案 D
本题考查九品中正制。由“占田荫客令”的规定来看,“官吏无论占田多少,所有官吏和他们的亲属,可免除一切课、役”必然会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影响中央集权统治的物质基础,从根本上看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项正确。A项是在描述现象,不是本质;B、C两项从材料信息无法体现。
3.(2015•浙江省嘉兴市教学考试试题)据史书记载:“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唐玄宗开元年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设吏房、户房等五房,分掌庶务,“其政事印亦改为中书门下之印”。这一变化说明了 ( )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职权重合
B.中书门下成为宰相处理政务的机关
C.宰相失去议定军国大事权力
D.唐初三省权力制衡关系被完全打破
答案 B
根据所学门下省负责审议封驳,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材料说的是中书门下省的职权,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设吏房、户房等五房,分掌庶务,‘其政事印亦改为中书门下之印’”可知中书门下掌握着吏、户等行政权力,分掌庶务,故B项正确;依据材料“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设吏房、户房等五房,分掌庶务”可知宰相依然拥有行政权力,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提及唐朝三省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
4.(2015•吉林省吉林市三模试题)宋朝设立台谏制度,当时的吕祖谦这样描述:“大臣权任太重,恐其不能无私,则有给舍以出纳焉,有台谏以纠正焉,有侍从以询访焉。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这主要说明宋代 ( )
A.皇权不再至高无上 B.已经有了权力制衡机制
C.相权受到严重削弱 D.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
答案 B
定时作业(三)
一、单项选择题
1.(2015•南京市三模试题)明武宗即位,阁臣刘健等提出几条压制近幸的办法,“拟旨上,不从,令再拟。健等力谏……不报,居数日又言……越五日,健等复上疏,历数政令十失……健知志终不行,首上章乞骸骨(辞职),李东阳、谢迁继之……帝勉从之”。材料中的阁臣 ( )
A.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 B.升降由皇帝决定
C.拥有制度化的决策权 D.巩固了中央集权
答案 A
由材料引文“拟旨上,不从,令再拟。健等力谏……帝勉从之”等可以看出阁臣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没有决策权,C项错误;中央集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2.(2015•山东省菏泽市模拟题)从此“军机成为最大的枢密,参与军机的谋臣成为重臣,渐渐与文官之首(丞相)分立”。由此可知 ( )
A.秦朝置三公成功地分割了相权 B.宋代有效地分割了丞相的军权
C.唐代三省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 D.清代军机处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答案 B
据材料中的“分立”可知,参与军机的大臣原本属于丞相管理,后来才与丞相(文官之首)分开并立,此特征符合宋代为分割相权而设立的中央军事机构枢密院,故选B项;A项错误,秦朝三公中负责军事的太尉本来就是与丞相并立的,而不是分离出来的;C项错误,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只是决策运行程序中的职责不同;D项不符合题意,清代没有丞相。
3.(2015•湖南省衡阳市八中模拟题)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 )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答案 D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题干表述的意思是,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通过削弱相权来加强君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秦汉时期实行三公九卿制;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宋代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军事权,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政权;元代设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统领六部,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军事权。可知,A、B、C三项符合材料。而明朝起废除丞相制,没有了丞相,与材料“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不符,故选D项。
4.(2015•山东省实验中学一模试题)有学者将唐、宋、明、清皇帝召开御前会议的礼仪作了一个概括,下列各项表述中对应准确的是 ( )
A.坐而论道、颔首直立、三跪九叩、伏地跪拜
B.坐而论道、三跪九叩、颔首直立、伏地跪拜
C.颔首直立、坐而论道、伏地跪拜、三跪九叩
D.坐而论道、颔首直立、伏地跪拜、三跪九叩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