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应注意的两个“转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2/14 12:44:5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920字。
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应注意的两个“转变”
            ◎庐丰民族中学    曾传康

在2001年“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讨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谈到:“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而作为处于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谈谈本人在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两点体会。
通过对《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我们知道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则明确提出了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呢?我认为它包含以下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如何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二是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这两个方面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为解决这两个问题必须以下两个转变:
    首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转变:从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的转变,唤醒主体意识。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力大致可以由三个同心圆组成(如下图所示):最外一层,是知识,包含着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第二层,是读写听说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里层是核心层,包含着学习动机、兴趣、习惯和方法,也就是“知学、乐学、善学”。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理论重心的转移,是唤醒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的重要标志。
    在唤醒主体意识上,应该从最里层的“学习动机、兴趣、习惯和方法”—即“学法指导”抓起。学法指导不应看着是简单的传授方法,而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促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历经注意、思考、质疑、解疑、创造等心理体验,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养成习惯、形成学力。
同时,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教”为主,这样的“满堂灌”教学桎梏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新课程标准则要求教师以“导”为主,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