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70字)
略谈语文教学的比较阅读
河南省虞城县高级中学 杜红彪 邮编476300
内容提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比较是人类思维活动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比较阅读的方法是语文教学中训练思维的有效方法。主要的方法是:比较阅读和求同思维的训练,重在异中求同;比较阅读和求异思维的训练,重在同中求异。我们要注重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比较阅读 求同思维 求异思维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审美的能力。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阅读思维过程中,比较阅读是一种在分析和综合基础上的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是评析和鉴赏阅读思维的“基本功”。因为任何层次的评析和鉴赏都离不开对阅读材料的某个方面的鉴别,而要鉴别就离不开“比较”。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缺乏比较能力的读者能顺利进行评价和鉴赏审美的高层次的阅读活动。
心理学告诉我们,阅读过程的本质是思维的运作过程,人类的思维活动过程表现为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其中比较是在思想上把对象和现象的个别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征加以对比,确定被比较对象的共同点和区别点及其关系。它的特点,总是在某一个事物某方面进行比较。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阅读方法不仅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规则,最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以此话作为指导,对阅读教学中的比较阅读的方法做了一些切实的研究工作,在实践中我深刻体味到比较阅读是增长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增益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有效地开展比较阅读的确能提高学生的鉴赏审美的能力,开启学生深入研究问题的创新精神。
如何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比较阅读训练,笔者有一些具体的见解,以和同人探讨。
一、比较阅读和求同思维的训练
1、在实际教学中我常常把阅读对象和它差别很大的材料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即为异中求同,它是比较阅读的重要方法。在材料的对照阅读中,从中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和某些规律,进而归纳、概括出某些相同的思想主旨、某种文体的特征和写作规律等。这个活动首先要求老师要善于组织和利用材料,为学生多方面选取课内的或者课外的有价值的对比性阅读训练的材料,不然对比阅读活动就会流于形式,缺乏真正的思维训练价值。其次,老师要善于点拨和引导,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两篇文体风格、思想内容、表现技巧、文章结构等方面差别很大的文章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最后得出它们在以上方面或其中某一方面的相同点、相似点。这样的异中求同往往更能感知和发现材料中更为深刻的思想内容。例如,我在讲授鲁迅先生的《灯下漫笔》的时候,就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所学过的小说《药》,让他们思考两篇文学作品里的思想主旨上的相同点。一开始学生不理解,认为鲁迅的这篇杂文是分析和批判中国人的思想奴性,而小说《药》是塑造华老栓、夏瑜、康大叔等人物形象的,揭示当时革命之弊病和人民思想的愚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