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呼唤语文教学回归本真——谈中学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粤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12 17:47:23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530字)
新课程改革  呼唤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谈中学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的当前,相当一部分语文教育都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很明显的一种弊端就是——用繁琐的分析讲解,五花八门的语基知识,花样百出的练习题,代替了学生自己的阅读和领悟。这种重视技术训练而忽视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的做法,可谓是舍本逐末。严格来说,语文教育反而没有真正切入素质形成与提高的规律与要旨。
  要改变这种现状,关键是要转变教学观念,变应试教育为新的素质教育。
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有:
1突出实用性。培养学生的语文实用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
2加强文学教育。首先要加强语言教学,文学作品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次,文学作品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思想道德水平和审美能力。再次,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是文学教育的一大优势。
3重视学生的个性特长。
4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而语言文化素质,至少应该包涵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日常社会生活中操作运用语言的素质;二是人类精神文化的涵养与创造素质。
  以感悟自得为核心的语文教学思想,是我国语文教学传统的生命力的集中所在。
  孔子对学生“博之以文,约之以礼的教育策略,荀子要求学生“始乎诵经,终乎读礼”的教学主张,孟子、朱子“深造而必以其道”、“自然而得之于己”的教学观念,正好从不同的侧面精确地概括了语文素质教育之大概,即既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体悟中获得真切的语文素质,又要在这种吟咏感悟中获得人类精神文明的涵养淀积素质。
  作为一种教育策略,感悟对语文素质教育的启示意义还在于,它不仅仅是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局限于语文文本的感受体验方面,其中还有深刻的促进学生人格构建的思维因素。孔子一生教学生读诗 、诵书、明礼,就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的培养,在他的弟子中,堪称贤人者,无不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高尚的人格。这是因为他的“博之以文,约之以礼”的教学方法,客观地遵循了学生人格建构的规律要旨。
  历代真正的语文教育行家,不仅重视文本的诵读,同时更重视生活经验的积淀。荀子明确主张读书应“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朱熹也有过鲜明的读书“三到”说。这表明,在古人的观念里,读书与人格的建构与完善是密不可分的。
  感悟对学习的作用是直接的,只有把文本感悟与人生感悟联系起来,不断获得许多富有伸缩性和吐纳性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化为自己意识领域的个性所有物,学习的活动才能持续延伸。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诗道在妙悟”。这就是说,教学生读书作文的根本不在于让学生分析和牢记作文技巧,而在于“让每个学生都按照他的思想方式、感情和性格特点去感受作品”。(赞可夫·《和教师的谈话》)教会学生在为人处世中思考生活,发展个性,建构人格。
  现代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不仅是要把人类现成的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应是引导学生面向知识的形成过程去能动地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如果我们的语文教育能从“感悟”这一教学传统精髓中吸取营养,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能动自主、创造性地感悟人生和社会,充分获得生活经验的顿悟与淀积,那么,学生思维日益萎缩的现象就会得到根治,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也就不会是一个遥远而空泛的概念了。
  二、策略的实施
上文所说的感情,实际也就是语感。实践告诉我们,语文素质高的人,往往是语感能力强人,可见人的语文素质的高低跟语感能力的强弱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培养语感,加强学生的语感能力,应当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