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470字)
语文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
龙厚福
语文教学方法的实质是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之积极思维,发挥其创造精神。也就是要批判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提倡富于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把死记硬背和过量练习为特征的教学方法观转变为以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的教学方法观。在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学中,既有“为什么教”---- 教学目标问题和“教什么”---- 教学内容问题,也“怎样教”---- 教学方法问题。这三者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但教学方法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也往往起很大的制约作用。随着发展能力,培养创造精神的目标的日趋重要,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逐渐普遍化,教学方法的地位自然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语文教学方法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手段。语文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就其基本特征表现为依存性、多样性、统一性、局限性和变化性五个方面。
一、语文教学方法的依存性
语文教学方法依存于语文教学目的。方法取决于目的,方法是实现目的的手段。我们的教学目的“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教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为了实现此语文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教学方法就必须围绕其目的来选择,不可随心所欲,漫无边际,目无目的。该进述不讲述,该练习不练习,该朗读不朗读,该记忆不记忆。课内课外一味使用二字教学法 ——“自学”。试想,这能实现教学的诸多目标吗?语文教学方法的依存性,就是要使教者有的放矢,根据语文教学的目标来精心选择,巧妙设计教学方法,以使更好地实现目标,培养合格人才。现在,就是要批判一度盛行的、起支配作用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而要大力提倡具有启发性的讲述、提问、讨论、研究、观察、练习和视听等教学方法,由教师指导生思考问题,解答疑难,完成课题。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语文教学方法依存于语文学科性质。语文学科是由多重性质构成的综合体,即工具性和思想性、知识性和技能性、语言和思维、语言和文学、艺术性和科学性、螺旋性和直线性、结合性。在语文教学中,选用的教学方法也不能脱离这些性质。否则,难免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甚至背道而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到头来,却让人笑掉了大牙。就其工具性而言,它不仅要学生学习课本内容,而且要学习它的形式。政史理科等也有内容和形式,但教学生理解和运用其内容是唯一的目的。而在语文科,着眼点不在内容而在形式,即其工具性的一面。教小说、剧本,侧重点并不在它的情节内容;教论文,侧重点也不在它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内容,而在表达内容的语言文字的运用。在语文课本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不是政治课文,《鸿门宴》不是历史课文,《宇宙里有些什么》也不是自然知识课文。教它们的基本目的在于学习它们的表达形式。因而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清楚地认识这一点,语文课就是语文课,不能上成政治课、历史课或自然课。再谈谈语文学科的知识性和技能性问题。在教学实际进程中,知识性和技能性既相互依属,又相互区别。语文技能是伴随语文知识的教学而发展的,但理解语文知识的程度和速度又有赖于语文技能的发展。语文技能的训练,在一般情况下,就是训练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因此,从理解的角度看,可以说是语文知识;从运用的角度看,又是语文技能,“文字的构造、起源和发展”是知识,“识字”、“写字”则是技能;“语法规则”是知识,遣词造句则是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