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7600字。
天津市实验中学2006届高三年级第四次阶段考试卷,难度偏易。
2006届实验中学高三年级语文第四次月考试卷
天津实验中学 杨永林
提示语: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1-4页,第II卷5-10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第I卷为客观卷,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第II卷为主观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作文写在作文纸上。考试结束后交答题卡、答题纸及作文纸。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在题干上的
括号内。(本大题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古刹 诧异 岔路 叱咤风云 姹紫嫣红
B.驾驭 与会 熨帖 卖官鬻爵 毁家纾难
C.庇护 裨益 奴婢 筚路蓝缕 刚愎自用
D.诘问 拜谒 拮据 残碑断碣 孑然一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梗直 如梗在喉 机杼 纾难 各抒己见
B.迷惑 迷天大谎 贪婪 自焚 琳琅满目
C.手杖 明火执仗 庖丁 咆哮 如法炮制
D.愤懑 愤起直追 驻守 蛀虫 中流砥柱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截至目前,全国共勘定县级 十三万多公里,其中吉林省的勘界工作已基本完成。
②讨论结束,要认真 主持人的小结, 有益的思想, 有分歧的问题。
③广和深也是统一的, 广了才能深, 深了才要求更广。
A.界限 听取/吸取/思考 也只有/只有
B.界线 吸取/听取/解决 只有/也只有
C.界限 吸取/听取/解决 也只有/只有
D.界线 听取/吸取/思考 只有/也只有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过去,我们曾不加分析地批判了他在文艺创作上的某些观点,现在看起来,当时的批判是失之偏颇的。
B.翻开科学史的记录可以看到,从天体运动规律的总结中得出万有引力定律。
C.关税下降了,这对明年本市家电市场是喜?是忧?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D.阿富汗境内的坎大哈、马扎里沙里夫等大中城市及首都喀布尔,近来被可怕的爆炸事件搅得天翻地覆。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儒家道统:专制皇权制衡力量
以往,人们常常把专制主义与“封建社会”和“孔孟之道”联系在一起。现在,历史学界已经达成共识,专制主义与封建主义原本是两种不相容的政治理念和制度。而专制主义和孔孟之道的关系,尚待进一步澄清。
首先,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的儒学,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孔孟之道”,诸如“君臣友通”之类的观念已经从经典中消失了踪迹。其次,儒学也并非专制主义的主要思想资源。有人认为,法家在缔造中国专制主义传统的过程中,其作用绝不亚于儒家。儒家作用不过是替法家冷酷无情的专制主义“缘饰”[注]而已。所以自古到今一直有“儒表法里”或“阳儒阴法”的说法。最后,即使是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对于皇权专制主义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汉代儒家竭力把儒学准宗教化。它以渲染“天人感应”“灾异之变”的方式,来节制皇帝的行为。董仲舒说:“刑罚不中则生邪气……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孽生矣。”人君的“貌、言、视、听、思”五种行动如有不当,就会引起五行的变化和四季的失常。这些言论用“天”来警示和恐吓人君,对肆无忌惮的皇权多少有一点威慑性。
韩愈、二程、朱熹等人开创的宋明理学或称道学,演绎出一个“尧以是传之舜,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以后又经韩愈、朱熹传之后世的儒家“道统”。道统首先是思想学术的统系和精粹,认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中所表达的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把“道统”从“政统”“皇统”中独立出来甚至凌驾于后者之上,就可以用“圣人之言”来拒绝和匡正当朝执权柄者的悖谬之言随意之政。道统也体现为古来贤君良臣面对各种情形时的行为举止,构成一种政治典范和道德楷模,即使贵为天子也必须从小学习和终生遵循。
一方面用“天命”来恐吓“人君”,一方面用“道统”来干预“政统”,儒学和儒士对于皇权专制主义构成一种事实上的制衡力量。如果从权力制衡的角度来理解,就不好说儒学思想纯粹是专制主义的工具。
【注】“缘饰”通“文饰”。给某些言论、措施找根据。含贬义。原指给衣服镶花边。
5、下列各项所述内容不属于作者用来澄清“专制主义与孔孟之道关系”的一项是( )
A.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对于皇权专制主义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B.专制主义与封建主义原本是两种不相容的政治理念和制度。
C.在缔造中国专制主义传统的过程中,法家的作用绝不亚于儒家。
D.汉武帝以前的“孔孟之道”原本就包含着诸如“君臣友通”之类的观点。
6、对第三、四两段的论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三段引董仲舒的话,证明汉代把儒家准宗教化,对节制皇帝的行为有一定作用。
B.第四段分析了儒家道统的由来和作用,为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C.三、四两段从儒学发展的不同时期,对整个第二段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论证。
D.两段文字从用“天命”恐吓“人君”和用“道统”干预“政统”两个角度来证明论点。
7、根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儒表法里”或“阳儒阴法”,表明法家是专制主义的思想资源,而儒家不是。
B.汉代儒家认为,五行的变化和四季的失常都是由人君的行动不当而引起的。
C.“天人感应”“灾异之变”对警示和恐吓人君,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