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单元双基双测AB卷期末测试卷测试卷(2份)
- 资源简介:
共2份。
(总分:120分时间:120分)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时间如白jū()过隙,又到期末时。回望这一学期,学习时,你能做到持之以héng()吗?遇到问题时,你能做到páo()根究底吗?遭受挫折时,你能做到不屈不náo()吗?如果这些你都能做到,成功的大门一定会为你洞开。
【答案】驹恒刨挠
【解析】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
B.泰兴人才辈出,孕育了丁文江、吴贻芳、朱东润……等一批杰出人物。
C.《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它与《大学》《中庸》《孟子》统称为“四书”。
D.“这头母牛卖多少钱?老婆婆。”那人问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可采用排除法,有错就排除,A句中顿号用得不对,“三四次”是一个词,B句有“等”就不有省略号,意义重复,D句问号在“老婆婆”后面,故选C。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水波粼粼蛛丝马迹踉踉跄跄花团锦族
B.洗耳恭听鸦鹊无声花枝招展骇人听闻
C.仙露琼浆瘦骨嶙峋宽洪大量一丝不苟
D.惊慌失措海枯石烂忍俊不禁呕心沥血
【答案】D
【解析】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他恍然大悟道:“原来这么简单。”
B.对于有些重要的文章,他总是不求甚解,反复仔细地阅读。
C.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D.那座悬崖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成语,有一个使用对象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句子的前后联系及使用对象。“不求甚解”与“反复仔细地阅读”意义不符。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选词填入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地过着求学的岁月。
②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干扰和盛名的拖累。
③我们阅读名著不仅能得到艺术的享受,而且能获得人生的。
A、孤单、尽力、启迪B、孤独、竭力、启迪
C、孤独、尽力、启蒙D、孤单、竭力、启蒙
(总分:120分时间:120分)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共2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砭骨(biān) 怏怏不乐(yāng) 炽痛(chì) 毛骨悚然(sǒng)
B. 崔巍(wēi)孜孜不倦(zī) 冗杂(rónɡ)义愤填膺(yīng)
C. 归省(shěng)兀兀穷年(wù)花圃(pǔ) 忧心忡忡(chōng)
D. 阻抑(yì) 妇孺皆知(rú) 阴霾(mái) 鲜为人知(xiǎn)
【答案】D
【解析】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后来发生了分岐: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B.我没想到她已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决别。
C.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D.女娲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长篷勃起来才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A句中“岐”为“歧”,B句中“决”为“诀”,D句中“篷”为“蓬”,故选C。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天上的云,真是,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有的像鱼鳞,有的像羊群……它们有时把天空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A.多姿多彩点缀覆盖B.姿态万千点染覆盖
C.多姿多彩点染笼罩D.姿态万千点缀笼罩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所学课文中文段,学习时要记忆。依次填词语,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这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 近年来,种种食品安全问题络绎不绝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惶恐不安。
C. 许多同学读完《学生危机自救手册》后恍然大悟: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
D. 小明在老师的点拨下终于写好了一篇作文,可谓是才思敏捷。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判断词语使用是否恰当,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A句中“抑扬顿挫”形容声音,不形容小说的情节;B句中“络绎不绝”形容人很多,来来往往,不能形容食品安全问题;D句中“才思敏捷”指构思写作很快,与“在老师的点拨下终于写好”这一语义不符。答案为C。
考点: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看到志愿者们认真细致地开展工作,忘我地帮助他人,使我很受感动。
B.我们的信心和动力来自于两国领导人对发展双方关系的高度重视。
C.他离开父亲,独自孤身一人去找鸭群,最终找到了惊慌失措的鸭们。
D.最后一天的训练,是参加夏令营的同学们最紧张、最有意义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