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900字。
西安交大附中
2005—2006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第一卷(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1.A.占卜 谵妄 瞻前顾后 沾沾自喜
B.诽谤 扉页 蜚短流长 飞檐走壁
C.匮乏 馈赠 振聋发聩 溃不成军
D.劲旅 强劲 疾风劲草 遒劲有力
2.选出有错别字的一组 ( )
A.国粹 虫豸 怃然 不为己甚
B.口讷 蛊惑 谲诈 改弦更张
C.赧然 撕杀 福祉 云烟氤氲
D.祓除 逾垣 慰藉 妍媸毕露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图书馆收藏的图书可多了,有古代的、现代的、文言的、白话的、中国的、外国的、长篇的、中篇的和短篇的。
B.闲聊中,我忍不住问她:你为什么还要回到这曾让你伤心的地方?她摇摇头无奈地笑了。
C.人们总是从不断犯错误中增长知识,“吃一堑,长一智”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D.“哦,哦,”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兴:“我也姓过一回唐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仰望麦积山,只见峭壁上的各种蜂窝般的石窟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形成罕见的麦积奇观,令人叹为观止。
B.近两年来,美国航天飞机曾两次飞临国际空间站运送补给品,进行维修和调整飞行姿态。
C.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依赖和关怀中得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D.北京城规模扩大了,外来人口增加了,但是道路和交通设施建设却落在了后头。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人们提到瞿秋白同志,总会说他是那样大分无私,光明磊落,对自己一贯求全责备。
B.儒家传统中,孔孟是形影相随,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有《论语》,则有《孟子》。
C.当代诗坛颇不景气,想起唐诗宋词的辉煌,不禁令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慨。
D.他当了两年局长却没干过一件实事,这次被免职,实在是众望所归。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近几年,社会上的浮躁风气和商业上的投机心理 着学术,一些学者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取媚世俗、热衷炒作。
②学术上的问题应该由学者们自由的讨论解决,领导不要 。
③这个部门的领导都很 知识,也很器重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
④这个部门的领导都很 知识,也很器重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
A.侵袭 干预 器重 B.侵蚀 干涉 器重
C.侵袭 干涉 尊重 D.侵蚀 干预 尊重
7.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稗官:小官,后也称野史小说或小说家。 错愕:由于突然而惊愕
B.僭称:超越身份等级的冒称 国粹:传统文化的精华
C.口碑:比喻群众口头上的批评 落第:科举时代未考中
D.庭训:旧时指父亲的教训 怃然:失望的样子
8.下列关于古文化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
A.在古代官场上,“除”表示授官,“左迁”表示贬官,“出官”表示京官外调,“征”表示国君招聘官员,“辟”表示三公以下官府召布衣入仕。
B.“二十四史”,指的是旧时称为正史的24部纪传体史书,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直至《明史》、《清史》。
C.宋代,词发展到了极盛时期,词分婉约和豪放两大派,前者以柳永为代表,后者以苏轼为代表。
D.古代称季节,一季三个月依次称孟、仲、季;每月特殊的日子都有特定的称呼,第一天叫“朔”,最后一天叫“晦”,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
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明有误的一项 ( )
A.西方现代文学是20世纪20—70年代遍及全球的各种文艺流派和思潮的总称。它包括表现主义、意识流、荒诞派和魔幻现实主义等。
B.表现主义反对以写实手法描写客观世界,而强调表现作家的主观感受。作品常常致力于探讨抽象的哲理性问题,情节荒诞离奇,而细节真实细腻,其代表作是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墙上的斑点》。
C.《等待戈多》没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没有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舞台形象支离破碎,人物语言颠三倒四,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之一。
D.《百年孤独》反映了拉丁美洲长期封闭落后、与世隔绝的状态以及拉美人孤独、阴暗的心境,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庄子 。几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受了他的影响,一方面疾恶如仇,嬉笑怒骂;一方面却又把天大的事,化成一股清风,一弯明月。他那 更是时时令人击节赞叹。
A.①像水一样冷静,又像火一样热烈。②生动的寓言,深刻的思想,恣肆的文笔。
B.①像火一样热烈,又像水一样冷静。②恣肆的文笔,生动的寓言,深刻的思想。
C.①像火一样热烈,又像水一样冷静。②深刻的思想,生动的寓言,恣肆的文笔。
D.①像水一样冷静,又像火一样热烈。②生动的寓言,恣肆的文笔,深刻的思想。
11.对下面一段话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倘在夏天,大家将辫子盘在头顶上或者打一个结,本不算什么稀奇事,但现在是暮秋,所以这“秋行夏令”的情形,在盘辫家不能不说是万分的英断,而在未庄也不能说无关于改革了。”
A.这段话对未庄的“革命党”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B.这段话幽默地描写出辛亥年秋天气候反常的情形。
C.这段话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
D.这段话揭示出未庄农民群众的愚昧和不觉悟。
12.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基本一致的一项是 ( )
A.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B.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C.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D.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13.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王语暴以好乐 ②仰足以事父母
③此之谓失其本心 ④则齐国其庶几乎
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B.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