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六一中学2017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11/11 10:28:4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5小题,约12200字。
  北京一六一中学2017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5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试卷答案一律填涂在答题卡或书写在答题纸和作文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作答,在答题纸和作文纸上,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纸和作文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礼记•曲礼》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取字原属贵族特权,后来成为知识阶层的事。宋代还不准下层人取字。到明清时代,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几乎无人无字。尽管也遭到士大夫的抨击和嘲讽,但取字的习俗,仍然普及开来。
  先秦时代,字是行冠礼时由选定的嘉宾给起,后世不举行冠礼了,字则改由师长或其他通文墨的人给起,而且也不一定到成年才起,很可能是小名、大名和字一同起的。当然,也有成人之后才请人起字的。
  上古贵族女子,原本也起字。《礼记•曲礼》:“女子许嫁,笄而字。”是说女子成年许配人家时,把垂发挽起来,用笄别住,并给她取字。这一礼制,秦汉后没能承袭。虽然上层妇女有的也有名有字,但不一定“许嫁笄而字”。女性一般自幼至成年,只有一个小名(闺名)。不过,这一礼制虽未推行开,却在汉语中留下许多成语,如说女子已有婆家,叫“已字”“已字人”;没找婆家,称“待字闺中”“未字人”“未字”。
  后世取字,有许多是引经据典。如唐代陆羽字鸿渐,取自《易•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宋代楼伯圭字禹锡,出自《书•禹贡》“禹锡玄圭”。
  名字的组合方式,自古及今,当不下几十种。习见而常用者,约为以下八种。
  第一、同义相协。名与字为同义词,二者相为辅佐,互作解释。如宋欧阳修字永叔,《广雅》:“修,长也。”《说文》:“永,水长也。”
  第二、反义相应。名与字皆为反义词,二者对立相应,各从反面作解。如孔子弟子曾点字皙,《说文•黑部》:“点(繁体作“點”),小黑也。”,“皙”,意为洁白,点、皙相对。
  第三、连类相及。义类相近或相似,因甲而及乙。三国孙策字伯符,策、符皆为信物,只形制与用途不一。
  第四、景仰前贤。因为倾慕前代圣贤,向他们看齐,于是就袭用其名字。汉司马相如字长(zhǎng)卿,《史记》说他“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蔺相如为赵国上卿,故以“长卿”为字。这既表示蔺相如的身分,也体现了司马相如建功立业的愿望。北齐颜之推字介,是拆春秋晋国介之推的姓名以为名、字。据《左传》,晋文公封赏随从逃亡的群臣,介之推不去述功,文公也未加封赏,介之推遂携母隐居绵山。后文公以焚山方式欲使出山,介之推不出,遂烧死于绵山。
  第五、概括经义。自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东汉时,儒家典籍便成了家喻户晓的课本了。人们逐渐就都从儒家经典中选取名字。汉末三国已渐成风。自南北朝而唐宋,而元明清,士大夫名字取于儒家经典者触目皆是。如唐白居易字乐天,《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哀公问》:“不能安土(意为“居易”),不能乐天。”
  第六、使典用事。这种名字组合方式,先秦没有,两汉也少见,唐宋才多起来。它取材于史传载记,诸子百家之书。有的与袭用经文相似,但大多含有故事情节。如唐李商隐字义山,《史记•伯夷叔齐列传》载,武王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商隐,即谓殷商之隐者,义山,即谓“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
  第七、崇奉宗教。唐王维字摩诘,维摩诘,佛家菩萨名。《旧唐书•文苑传下•王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因崇佛,故拆菩萨名为名字,以示皈依。
  第八、采撷名篇。采撷名篇佳作中的警策以为名字,南北朝时已很常见,至明清而大行。如明代胡东皋字汝登,出自陶潜《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清朝张孟词字腾蛟,出自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孟,表示长幼次序中排行老大。
  名字组合方式,不止上述八种,但常见而比较复杂的,大致如此。
  (取材于吉常宏《中国人的名字别号》)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男子二十冠而字五行八作皈依笄而字
  A.guān  zuō  bán  jī      B. guàn  zuō  guī    jī
  C.guān  zuò  bán  jí      D. guàn  zuò  guī   jí
  2. 文中提到介之推,下面与之有关的民间传统节日是(3分)
  A.元宵节B.寒食节C.端午节D.祭灶
  3.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意味着起字一定要到男子20岁。
  B.“待字闺中”,是说女子尚未成年,还没有取字,同时也意味着没有婚配。
  C.司马相如开始并不叫这个名字,因为他仰慕蔺相如,才改名相如,字长卿。
  D.由于儒家典籍家喻户晓,老幼皆习,所以古代文人名字都取义于儒家经典。
  阅读“材料二”及“链接材料”,根据要求,完成4—8题。
  【材料二】古人一般都有名有字,那么名和字的用途有何不同?什么场合称名,什么场合称字;对什么人称名,对什么人称字,这在古代是很有讲究的。若不论场合、身份、对象,任意而用,将十分难堪。
  从命名取字上说,名是由长辈所起,行于家庭之内。字是行冠礼时由嘉宾所起,意在“敬名”,是行于外的。由此便形成两个原则:名是尊长所叫,或用于自称;字是给外人叫的,不能用于自称。但其中情况也比较复杂,还须进一步讨论。
  第一、自称称名。总的说是自称称名,但还要看是对谁,不是对谁都称名。
  (1)对君父自称。封建时代君父一体,儿子在父亲面前,臣子在君主面前,或对天子的使者,都要称名。在君主面前,不但自称要称名,在提到其他人的时候,也得称名,即便涉及自己的长辈先人,都要直呼其名,说“臣父臣某某”“臣大父先臣某某”。
  (2)对尊长自称。对君父自称名,推而广之,对位尊者,对家族亲戚中的长辈,都要自称己名,以示尊敬。如大诗人李白,出川之后,在荆州时想得到刺史韩朝宗的提拔,便写了有名的《与韩荆州书》,开头就说:“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
  (3)对朋友自称。古代文人与朋友交往,不论对方年纪长幼,自称时都要称名,不像后来俗文学中所写,年长者自称“愚兄”,年幼者便叫“贤弟”。不论年龄,甚至同族兄弟,年长者也自称名。
  (4)尊长自称。尊长对卑幼者自称名,源自上古。《论语》中,孔子与弟子们谈话,都自称名,如《述而》“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季氏》“丘也闻有国有家者”,都是自称名。
  但是,家庭直系尊长,如父亲、祖父对儿孙是没有自称名的,甚至印章使用,也是如此。1949年前,长辈给晚辈写信,结尾都不具名,只写“父示”“祖字”“伯父手书”或也“伯父某某”“叔某”。
  第二、称人用字。古人在交际中都是称人之字以敬其名。不过当时等级森严,礼节繁杂,就是称字也要看对象,也有许多讲究。
  (1)平辈之间称字。亲友中同一辈分的,原则上都称字。孔门弟子彼此间都称字。对朋友不能呼其名,这是传统的礼仪准则,除非对方没有字。许多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常常忽略这一点,实在欠妥。
  兄弟之间也以字相称。兄对弟,对称或叙述过程中都可以;弟对兄,一般只用于叙述时称呼。
  (2)尊长称卑幼者。身分地位高的对身分地位低的,年长的对年幼的,为表谦敬,也须称对方的字。亲友中长辈对晚辈称字,比较常见,但父祖对儿孙称字罕见。
  (3)关于称尊长的字。先秦有称尊长字的,如孔门弟子常称老师“仲尼”。但这在封建社会中后期,往往遭人非议。父祖之名固不能说,称字也行不通。有了别号之后,多称父祖的别号。
  君主的字是不能叫的。今天许多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剧,让剧中人物直呼其君主之名,实在缺乏历史文化常识。
  此外还有一种“谥号”,是人死后由朝廷(官谥)或门生后辈(私谥),按照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如韩愈官谥“文”,范仲淹官谥“文正”,又如陶潜,又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靖”表示保护、保卫,而“节”则表示节操,称靖节先生,也是一种敬称。
  链接一: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链接二:《水浒》第三十九回和第四十回写吴用为救宋江脱离江州之危,命萧让摹仿蔡京笔迹给蔡京之子江州知府蔡九写了一封信,盖上金大坚摹刻的“翰林蔡京”四字印章,要戴宗带回江州,信中命蔡九把宋江押送汴梁,这样,就可以在路过梁山时,搭救上山。戴宗走后,吴用猛然想起信中印章有个老大的破绽,不但救不成宋江,反会拖累戴宗受苦……果然,戴宗一到江州,就被机警狡诈的黄文炳一眼看穿图章的破绽。
  4.对【材料一】【材料二】中涉及的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他的诗歌如《忆江南》《春夜喜雨》《琵琶行》等都是历来传诵的名篇。
  B.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其散文写得婉转流畅,富有情致,其中《醉翁亭记》《秋声赋》是其代表作。
  C.《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重要的经典。
  D.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誉。他的诗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着盛唐诗歌的最高艺术成就。
  5.结合【材料一】判断,“链接一”中宝玉给黛玉起字的方式是(3分)
  A.反义相应B.使典用事C.崇奉宗教D.景仰前贤
  6.假如你穿越为陶渊明家僮,见到主人时,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知识,下列称呼最合“礼”的一项是(3分)
  A.陶潜B.陶渊明C.靖节先生D.元亮先生
  7.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宋代朱熹字元晦,“晦”意为昏暗,与表示光明的“熹”对立,名、字“反义相应”。
  B.周瑜字公瑾,“瑜”“瑾”均为美玉,成语“怀瑜握瑾”可证,名字属于“连类相及”。
  C.《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对他的弟子,只应称其字,而不宜直呼其名。
  D.某三国题材的电视剧中,事于东吴的诸葛瑾命孔明“见过吴主孙权再来叙话”,失礼。
  8.结合【材料二】,说明“链接二”中金大坚所刻图章的“破绽”所在。(3分)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竹轩先生传魏瀚
  先生名伦,字天叙,以字行。性爱竹,所居轩外环植之,日啸咏其间。视纷华势利,泊如也。客有造竹所者,辄指告之曰:“此吾直谅多闻之友,何可一日相舍耶?”学者因称曰竹轩先生。
  早承厥考①槐里先生庭训,德业夙成。甫冠,浙东西大家争延聘为子弟师。凡及门经指授者,德业率多可观。槐里先生蚤世,环堵萧然,所遗惟书史数箧。先生每启箧,辄挥涕曰:“此吾先世之所殖也,我后人不殖,则将落矣。”乃穷年口诵心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