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540字。
新课程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确立
惠州市第一中学 刘奕骅
内容提要:21世纪是科技高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要求人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越来越高。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必须深化教育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和基本任务之一。处于时代浪尖上的教师,有义务承担起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教育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方法,不断探索适合课改精神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手段、新模式,促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本文主要是针对新课程改革中,关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如何在课堂上开展,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教案 学案 自主探究 发展性评价
当今世界正处于科技高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人际交往不仅普遍,而且日益显得重要,这些都对人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大批具有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且具有实践竞争意识的人来为它服务。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创新意识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每一个未来人社会生存的必备能力。2001年国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就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新形势呼唤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呼唤“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新课程实施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何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方式,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所谓“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在学习中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自2002年开始,我校就实行新课程改革,并着手确立“如何在课堂上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本人试就自己在语文课改实践中,对这一课题的探讨浅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做法,借此请教于各位同行。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确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早在19世纪末,美国的大教育家杜威就主张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反对传统教育中课程、教材的形式主义。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就指出:“人具有独立性、自主性、社会性、创造性的本质特征,自主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中最主要的特征。”布鲁纳以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在教学上重视学生主动学习,强调学生自己思索探究和发现事物,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探索知识的过程统一起来。所有这些都为我们确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提供理论依据。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对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赞美,使许多教师沉浸在自豪和幸福中,殊不知这些与新课程改革赋予教师的时代内涵相距甚远。照亮了别人,毁灭了自己的“蜡烛”,渲染了强烈的悲剧色彩;“园丁”的辛勤,扼杀了学生的天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变成统一模式铸造的标准。可见,我们以往那种片面追求升学效率,偏重知识传授的方法和被传授对象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效果的教学,已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