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3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10/1 19:27:5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7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8题,约14440字。

  时间:150分钟      分数:150分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由和平等是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价值追求,自由平等是早期人类的基本利益,即为物质财富的占有。平等表现为个体在群体生活中均等的占有财富,而自由更多的体现在个体可以合理的占有属于自己的财富。发展到现在,在法治社会里,平等主要是公共事务的处理原则,通过平等可以制定出符合大多数社会成员利益的规则;而自由主要是市民在不侵犯他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独立处理其私人事务的原则。换一句话说,平等主要出现在公共领域,而自由主要出现在私人领域。可以说,自由和平等一起构成了现代市民生活的基本原则。
  虽说自由平等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东西方文明形成的过程中,自由与平等所受的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在某种程度上说,东方文明在形成之初更重视平等,西方文明则更重视自由。当然这与东方文明是大陆农业文明,西方文明是海洋商业文明有很大的关系。
  东方大陆农业文明以中华文明为代表,农业是东方人物质生活资料的主要生产方式。在这样一个农业社会,个人的力量在面对大自然时是非常渺小的,作为个体的人要生存就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个人的力量不足以维持自己的生活,而在集体中生活平等就自然成为人们的第一追求目标。因此家庭、宗族就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保障,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单元。而这种家庭至上的观念一旦上升为人生哲学就是集体主义。因此崇尚集体主义,蔑视个人主义,重义轻利成为古代中国社会的道德观;崇尚奉献,蔑视索取也随之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正如美国历史学家阿诺斯所言,在中国这个儒教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里,‚尊崇老年人,轻视年轻人;尊崇过去,轻视现在;尊崇权威,轻视变革;从而,使它成为保持各方面现状的极好的工具,最终导致处处顺从,事事以正统观念为依据‛。
  西方文明发源于地中海的岛屿文化,发源于克里特岛。这个岛处在欧洲、亚洲、非洲的中间。据说岛上的居民最初还是从事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但随着人口的增长,岛上恶劣的自然条件不足以支撑人口的增长。于是岛上的居民逐渐开始以航行为生活方式,用航行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甚至掠夺、战争。在这种环境下,自由自在的个人奋斗与创造的气质得以产生。这时他们没有什么集体和权威可以依赖,每个个体必须依靠自己去创造。在对外的交流和冲突中,克里特人找到了感觉,再加上航行便利的因素,便产生了以自由为核心的西方文明。这样就完成了他们的文化启蒙。虽然西方文明的孕育中间也孕育了一些平等的观念,但这种观念主要是一种机会平等的观念;在西方早期的世俗社会中始终没有权威,当他们发现他们也需要一个权威诞生时,他们往往更愿意从人类自己以外去寻找,因此西方社会发现上帝这个虚幻的权威。基督教除了给西方社会带来了上帝这个虚幻的权威以外,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原罪 论。原罪论使他们更加坚信人本身是贪婪的,人的欲望如果不用严格的制度加以制约的话是永无止境的。这也就为法治找到了更加坚实的思想基础。
  1.下列关于“自由和平等”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早期人类的基本价值目标,平等和自由都追求对物质财富的占有。但二者又有所区别,平等侧重占有的公平性,自由侧重占有的合理性。
  B.现代的法治社会,市民生活中的基本原则由平等和自由二者组成,分别出现在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
  C.在公共领域处理公共事务时,透过平等才能制定出符合市民利益的规则。在私人领域处理私人事务时,市民在处理其个人事务时的自由也是有一定的前提条件的。
  D.在东西方文明的形成中,平等和自由的重视程度不同,东方重视平等,西方则不重视平等。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大陆农业社会,人们为了生存就必须依靠集体,个体力量渺小,集体力量强大,因此在集体中平等就成为人们的第一追求目标。
  B.西方文明发源于地中海的岛屿文化,据说当岛上恶劣的自然条件不足以支撑人口的增长时,人们为了生存,便逐渐开始以航海为主的生活。
  C.因受不同生产方式的影响,东西方产生了不同的文明形式。而东西方文明在发展时,平等和自由其实是同时存在的,同等重要的。
  D.西方文明中也需要权威,但他们往往更愿意从人类自己以外去寻找,于是他们便创造了上帝这个虚幻的权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家庭、宗族等社会基本单元的形成,受处在大陆的地理位置、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并因此而形成了重集体轻个人、重义轻利的道德观。
  B.美国历史学家阿诺斯认为中国儒教占统治地位,“尊崇老年人,轻视年轻人;尊崇过去,轻视现在;尊崇权威,轻视变革”,这些都导致了中国近代的落后。
  C.岛屿文化带来航行的发展,也促进了自由自在的个人奋斗与创造的气质的形成,于是便产生了以自由为核心的西方文明。
  D.崇尚个人自由、虚幻的权威、原罪论,这些都是西方文明中人们希望用严格的制度加以制约的因素,也为法治找到了思想基础。
  【答案】
  1.A
  2.C
  3.B
  【解析】
  1.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此题B项张冠李戴,CD曲解文意。
  2.
  试题分析:C“同等重要的”错误,文中只是说“在某种程度上说,东方文明在形成之初更重视平等,西方文明则更重视自由。”没有相互比较,选项曲解文意。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C曲解文意。
  3.
  试题分析:B项“导致了中国近代的落后”无中生有,原文是“最终导致处处顺从,事事以正统观念为依据”。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是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B项无中生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
  封常清,蒲州猗氏人也。外祖教其读书,多所历览。外祖死,常清孤贫,年三十馀,未有名。将军高仙芝为都知兵马使,颇有材能,每出军,奏傔从三十馀人,衣服鲜明。常清慨然发愤,投牒请预。常清细瘦,脚短而跛,仙芝陋其貌,不纳。明日复至,仙芝谢曰:"傔已足,何庸复来?"常清怒曰:“慕公高义,愿事鞭辔,故无媒自前,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