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6900字。
高二三校联考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问卷
2005年10月24日
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所有答案都写在答卷上。
一、(26分,每个小题2分)
1.下列各词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
A、氓(méng)之蚩蚩 否(pǐ)泰 踟蹰(chíchú) 桑葚(shèn)
B、纤纤(xiān)素手 渌(lǜ)水荡漾 蕙茝(huìchǎi) 骚体(shāo)
C.脉脉(mò)不得语 愆期(qiān) 城隅(yú) 袅娜(nā)
D.何时可掇(chuō) 伶俜(pín) 彷徨(páng) 葳蕤(ruí)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
A.荡漾 浸渍 愤世嫉俗 千呼万唤使出来
B.憔悴 谍血 乍暖还寒 三顾频繁天下计
C.豆蔻 戍角 雕栏玉沏 小乔出嫁了
D.樯橹 寥落 冥顽不灵 熊咆龙吟殷岩泉
3、下列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 )
A、我很喜欢古典文学,孔子,孟子,曹植,李白……等等灿烂却不失厚重的名字在我的心里是神圣的。
B、根据“永遇乐”上、下片的内容,说说“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个句子的深刻含义。
C、人和动物不同,人的注意具有随意性质。即,可以通过语言来调节注意。
D、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三年来,他夙兴夜寐,笔耕不辍,终于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文稿。
B、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发言者各执己见,二三其德。
C、这场足球比赛,我们班眼看就要胜利了,同学们在旁边呐喊助威,信誓旦旦。
D、敬老院里的老人们说,有这样好的地方安度晚年,我们一定要白头偕老。
5.下面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 ( )
A.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B.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秋,与中国的文人的关系特别深了。
C.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象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D.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
6、下面对作家作品的解说,有误的一项(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赋、比、兴是其主要的表现手法,《楚辞》由西汉王逸编辑,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B.词到宋代才广为流行,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秦观、文天祥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姜夔等。
C.“三曹”是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其中以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以苏轼的文学成就最高。
D.《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的民歌集,因数量只有十九首而得名。钟嵘的《诗品》中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古诗”是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的一种诗体。“乐府诗歌”原指汉代官府(乐府)从民间收集整理的一部分诗歌,后来泛指各朝民歌和一部分文人创作的具有民歌特色的诗歌。
7、对课文中诗词的诗句的解读理解错误的一项 ( )
A.杜甫的《登高》首联,勾画出一副秋天肃杀的图景,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凄楚。“风急天高”“渚清沙白”,不正是秋景的写生吗?加之耳听“猿啸鸣”,目睹“鸟回飞”,恰恰流溢出诗人有国难奔有家难投的怅惘。
B.柳永的《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的意思是:尽管我留恋,我思念,然而,我走了又走,去了一程又一程,经历了千里风尘,我终于来到了辽阔无垠的楚地。
C.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这里诗人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正是内心苦闷和哀伤的外露。然而,可贵的是,词人并未由此而消极、颓废、及时行乐;相反,他以酒祭江,所表达的正是对英雄缅怀和景仰之情。
D.在李清照的《一剪梅》中,“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中,短短七个字中,竟连用两个“自”,不仅形象地写出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