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8400字。铜川市一中 郭庆繁
铜川市高2006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注意: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 分。
第Ⅰ卷(选择题36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估量 伎俩 踉跄 俊男靓女 B.岛屿 参与 囹圄 予以表彰
C.整饬 炽热 不啻 叱咤风云 D.跌宕 档次 荡涤 螳臂当车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两全齐美 富丽堂皇 委曲求全 既往不咎
B.臭名昭著 覆水难收 相形见绌 别出新裁
C.关怀备至 真知灼见 礼尚往来 心心相印
D.蓬荜生辉 察言观色 谈笑风声 瑕瑜互见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根据有关部门的提议,在学校的 开辟了图书馆、音乐厅等较为高雅的文化场所。
②“执政为民”,就是要求我们的公务员在为百姓办事时,能够随时提供 便当的服务。
③该学校在进行安全教育时,从年级到班级 发展到每个同学都签订了《安全责任书》。
A.邻近 简洁 以致 B.邻近 简捷 以至
C.临近 简捷 以致 D.临近 简洁 以至
4、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还有那个八面来风的王熙凤,若论处世的才干,她不仅是“脂粉队里的英雄”,须眉男子在她面前也相形见绌。
B.展览受各种局限,只遴选出30幅作品。此种选取,虽说挂一漏万,但管中窥豹,还可略见一斑。
C.人们从报道中得知,在这次大赛中,光头后卫罗伯托·卡洛斯也是和同胞弗拉维奥·孔塞桑胼手胝足同屋而睡。
D.表演者赤脚踩着刀刃登上木梯,一边用嘴咬着水桶,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围观的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糖尿病是现代社会的高发病,具有“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现在已出现向低龄发展的趋势。
B.冲突双方在民族仇恨的驱使下,虽然经过国际社会多次调解,紧张的局势不但没有得到缓和,反而愈演愈烈。
C.昨天,中国足协通过其官方网站,广泛地征求社会各界对深化中国足球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收到了预期效果。
D.抗日战争时期,许多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用鲜血捍卫了祖国主权和领土,他们的英雄壮举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7—9题,每题3分,共9分。
忠国有没有哲学?西学东渐以来,就断断续续有这方面的争论。回答首先得看我们把哲学理解为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思考抑或理解为讲道理的科学。中国人当然一直有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但我愿意把这称作思想或思辨;若坚持把这叫作“哲学”,就没什么要争论的,因为所有民族当然都有哲学。如果这里真有个争论点的话,我认为是在争论中国是否发展出了讲道理的科学。
很多人认为中国没有科学。然而,中国人很早就记录了行星位置的变化,很早就对日食月食或无数其他现象提出了“科学的解释”,那么,怎能说中国人没有科学呢?说中国没有科学,显然是说没有发展出牛顿、伽利略那样的近代科学体系,而不是说中国人从来只有迷信,没有客观可靠的知识。沿着这样的思路来想,我的大致看法是这样的:从孔子以后到魏晋,中国曾有一段哲学的繁荣。孔子讲了好多重要而深刻的道理,但我不认为孔子建立了一门讲道理的科学。孔子讲了一套道理,墨子讲了一套道理,都是事关华夏文明何去何从的要紧道理,于是大家来琢磨哪套道理是真道理,怎样就成道理怎样就不成道理。在这种环境里发展出了哲学,典型的像庄子、老子、孟子、后期墨家、荀子,一直到魏晋玄学的辩名析理。魏晋之后,哲学渐渐衰微。后来有道学理学,听起来像是讲道理的科学,实际上不大关心科学。
我知道中国在魏晋以后没什么哲学这个结论大有商量的余地,但这里不再详述,倒是想提出几点容易引起误解之处。第一点,认识需系统到何种程度才宜称为“科学”,原无先天的标准,对讲道理的艺术进行了一些反省,是不是在进行哲学思考?进行了哲学思考,是不是就有了哲学?心里记着这一类问题有助于避免流入字面之争。第二,说中国没有哲学,不等于说中国人不讲道理,也不意味着中国人讲道理讲得不好,讲得不够艺术。没有哲学,单单是说没有形成讲道理的科学。第三,没有哲学,不见得是个缺陷。
——选自陈嘉映《哲学是什么》,有删节
2001年9月,德里达教授应邀来沪,在餐桌上,德里达随口说了一句他对中国哲学的感想:“中国有思想,但没有哲学。”
中国究竟有没有哲学?德里达似乎不是个中国通,他对中国哲学史的印象还没有逾越孔子的那本畅销书小册子———《论语》。在中国历史上,断章式的语录体的确很受欢迎,禅宗和尚、朱熹、熊十力、毛主席,简短的格言、思辩笔记与豪情万丈的革命话语并存于语录这种文体之中,与罗兰·巴特的解构主义文本遥相呼应,构成了一个东方的解构主义谱系。
在我看来,德里达是在刻意地以偏概全,以孔子来抹杀《老子》和《墨子》的存在价值。逻辑的缺失确实使中国人的文本和思维方式显得跳跃性很强,但这并不表示中国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就逊色于西方同仁。《公孙龙子》中的形式逻辑使那些将芝诺悖论孤立起来的企图化为泡影,而《老子》是一部环环相扣、逻辑相当严密的哲学著作,它几乎就为整个中国哲学史奠定了基调:有与无、名与实,以及作为最高存在的不可言说之“道”在魏晋南北朝的清谈之风中被发扬光大了。
王元化先生将佛教因明学归入一种外来文化,不可不辩。就像将佛学排斥出中国传统的殿堂之外,将传入中国之后与中国传统完美融合的因明学仅仅视为舶来品似乎也失之偏颇。假设没有一种源远流长的地下暗流(比如佛教体系内的言传身教),因明学在近现代的最后一次回响造就了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哲学巨著之一———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几乎就是不可想像的。
与西方的哲学体系比较起来,中国哲学史也许看上去会显得单薄,但它的分量绝不会轻于任何一个西方文明古国,这也是不得不辩的。
——摘自《东方早报》(文 河西)
6、下列属于陈嘉映对中国哲学有关问题的理解的一项是(3分)
A.哲学就是对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思考。
B.中国人很早就拥有许多客观可靠的知识,中国各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哲学。
C.孔子始终未能建立自己学说的科学体系,所以他的学说并不能称之为哲学。
D.从科学的角度而言,作者倾向于认为中国在魏晋以后没有哲学。
7、下列不属于河西对中国文化有关问题的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