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题,约7100字。 这个练习题可以让你在选择现代文和文言文上节省点时间.
奉贤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
命 题 :聂忠艳
2005-10
说明: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考生必须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水笔答题,否则酌情扣分。
一 、 阅 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8分)
①鹰击长空,鸽翔千里,得力于一双眼睛。
②艺术家透察风云变幻,洞烛万物幽微,也因为它们独具慧眼。
③法国雕刻家罗丹说得好:“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屠格涅夫之于巴扎洛夫,______A________之于爱斯梅哈儿达与加西莫多,鲁迅之于阿Q、祥林嫂、孔乙己,以至周立波之于赵玉林、郭全海……都因为他们善于发现。没有发现,就谈不上独创,也就没有艺术。
④而要发现,就要有眼力。
⑤艺术家应善于捕捉事物的具体感性特征,即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显著征象和标志。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就是善于把握事物个性特点的一个范例。江南三月,既不同于这时还是冰封雪飘的北国,也有别于春寒料峭或夏木阴森的吴越。作者准确地抓住了此时此地的草、花与莺的特点,描绘了一幅色彩鲜艳、生趣蓬勃、气氛热烈、情调欢快的画图,使人奋发、陶醉,应接不暇。艺术描写具有这种不可更易性与不可套用性,才算抓住了事物的个性特点。这表明作者具有敏锐的形象感受力。
⑥一个艺术家对生活还应见微知著,比一般人看得深,看得透,看得远,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一切伟大的文艺家都具有这样的洞察力。试看刘禹锡的诗《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入画的是一些芥末之微的习见景物,却表现了华屋山丘、沧桑巨变这样的主题。一个作家要是没有过人的“透视”功能,行吗?
⑦从生理结构的功能来看,人对外界事物的感知不一定比某些动物强;可是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远非其他动物可比,就因为人的感觉是意识化了的。对人来说,眼睛不仅是感觉器官,而且是反射弧的效应器官,它根据人脑的指令去有意识地观察周围世界,并以不同的态势去表达主体的情感。人的感觉不仅是客观实体存在的反映,受制约于客观条件,而且为主体意识状态所左右,一个人的知识、经验和过去的实践都在起着作用。因此,它不是一种简单的、粗糙的感受,而是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心理生活内容的统觉,其中渗透着、积淀着理性的思考。人在感知的同时,就在回忆、比较、分析、综合。一个作者的文化知识和实践经验愈深广,他的感官就愈敏锐,对生活的发现就愈丰富,愈富有内容。同一对象,为什么各人所见不同,有深有浅,就因为主体的文化教养和实践经验不一样的缘故。
⑧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子,反过来说这面镜子也要受心灵控制。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映入艺术家眼帘的主要是那些引起他的兴趣、激动他的情感的事物,而另一些事物则往往视而不见。在这里,主体的人格、心境和社会需要都是至关重要的。据吴尔夫林《艺术史底原理》记述,画家瑞希忒在青年时代,有一次约知友四人,到提涡里某地作风景画。出发前他们商定,要尽一切可能地照实写生,决不歪曲自然;可是结果呢?四人的作品竟无一相同。
1、文章第一段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和第六两段中画横线的(A)、(B)、(C)三处的作家和诗句应该是:
① 作家:(A)________________;
② 诗句:(B)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中,作者在引用罗丹的话后举了四个事例,请你仿照原句,再增加中外事例各一个: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③⑦两段画横浪线句子的复句关系是_____________关系,___________关系;第四段中的“眼力”,结合文中内容看,实际指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文末画横线的例子说明的道理是
6、作为一个艺术家,除了应具备上述条件之外,你认为还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仿照上文的论述形式,请你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观点,150字左右。
二、阅读下文,完成7—14题。(24分)
岳 飞
李 松 涛
①二十四个循环住复的节气里,有你恒温的气节。一身盔甲,令所有的对手溃不成军。但你挡得住面前的攻打,却经不起背后的谋杀。
②一块中原大地般宽厚的脊背,针针见血地负起母亲的叮咛与沉雄的神州:“精忠报国!”——可报国之路,让昏君奸臣弄得曲曲折折、坑坑洼洼,险象环生。你忠于谁,谁就决定你的生死。朝赐你财物、午赐你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