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定州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6/6 17:25:1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有17道题,约16270个字。

  河北定州中学高二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孔子有句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既是其一生自我修养之总结,亦可视作古代读书人终生奋斗之目标。《论语•学而》指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要做好本职工作,尽其职责,道便由此产生。
  若要闻道,先须自修,这当从“修境”入手,此即古时读书人求学之始。它分为三个层次:志于学、而立与不惑。志于学,便是自此开始,立志于要把一生奉献给学问,奉献给追求真理,这意味着人生目标的确定。意义在于:学术研究和道义探讨成为了人的终身事业,道统开始独立于政统并高于政统;此乃知识独立、士人独立的标志;士人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担当天下道义的君子儒。读书人从此真正成为社会核心价值的承担者,即担道之士。
  所谓而立,即个人政治身份得到肯定,有了自己的事业。此乃个人事业之起步期。试想一个人经过孜孜以求、苦苦努力,达到了而立,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学业有成,事业确立,身份得到充分认可,理想看似越来越近,那么这个人应呈奋发有为、跃跃欲试、踌躇满志、锐气十足之态。这种状态尚远远不够,他的见识、修为、眼光、气度还不足以应对纷纭复杂的大千世界。所以,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追求不再疑惑,对自己的人生方向不再动摇,对世间种种光怪陆离、纷纭复杂的现象,皆能泰然处之,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悟境”指个人修为之瓶颈期与突破期。虽说知天命是悟境,但并不意味着学习之终结,恰恰相反,这是君子修养的又一个起点。孔子讲:“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既然“天命”是“天”给你下达的“命令”,是“天”规定的你的“使命”,于是你的人生经验给你的人生“定了位”。有了这个“位置”,你如果再“越位”“僭越”,或者放弃这个“位置”而“不到位”,则为“不仁”,就不是“君子”。“定了位”不等于“到了位”,你还得努力才能使自己“到位”,故“知天命”相当于人生事业的再出发点。唯有继续前行,才能抵达君子修养的终点,也就是证境——耳顺和从心所欲。
  君子能以一己所持的正确意见不排斥他人的正确意见,能以公认为正确的意见为标准,同时吸取他人意见中符合标准的正确意见。顺,就是通达不违碍,入耳即入心。君子不固持自己的异议,能采纳他人的意见,那么无论什么话听来都不违于心、不逆于耳,能够从他人的意见中分辨出正确的看法予以表扬,又能从他人的意见中分辨出不正确的看法而不予计较,不斤斤萦怀于心,如此就能顺利通达,入耳入心。
  耳顺之后,便达至化境。儒家亦承认人在现实生活中,确有各种不合礼法、不合规矩的欲望。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即经过长期的自我修养和自我控制,达到一定的人生境界,内外打通,社会的规矩即我自身的规矩,社会规范内化为个人的生活信念,因而社会规矩对我而言,就不再是约束,反而是内外相证、从心所欲的试金石。这种“自由”是一种道德境界,是此心纯然天理的境界,是一种不去挑战世俗礼法的心理自在。因为此时,心就是法,法就是心,人在规矩允许的范围里体会从心所欲的自在。
  (有删改)
  1.下列对“而立”与“悟境”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人经过孜孜以求、刻苦努力,拥有了较高的政治地位和稳定的事业,只能算是个人的事业起步期。
  B.“悟境”是君子修养的又一个起点,即“不怨天,不尤人”,积极立身于世,做所能做的事,努力践行自己的责任。
  C.学业有成并继续修炼,能够对世间现象泰然处之,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就能达到君子倡导的最高境界。
  D.“知天命”就是准确定位自己的人生,并沿着奋斗目标努力研究学问,抵达君子修养的终点,即证境。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孔子自我修养的总结,也是古代知识分子一生的奋斗目标。
  B.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一种纯然天理的思想境界,人在规矩允许的范围内内外相证、从心所欲,不去挑战世俗礼法。
  C.读书人从“修境”入手,研究学术,探讨道义,重视道统与政统的区别,确立人生的奋斗目标,进而达到“知识独立、士人独立”。
  D.读书人求学之始,应追求“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担当天下道义,真正成为社会核心价值的承担者,即所谓担道之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读书人必须立志求学,一生认真研究学问,追求真理,做好本职工作,尽其职责,成为君子。
  B.君子坚持一己的正确意见,不固执自己的异议,并能吸收他人意见中的合理成分,便达到了悟境。
  C.他人的意见在君子听来不违于心,不逆于耳,君子对别人正确的看法予以表扬,对不正确的看法不予计较。
  D.儒家承认人在现实生活中会有各种不合礼法的欲望,认为经过长期的自我修养与自我控制能达到一定的人生境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尤袤,字延之,常州无锡人。少颖异。入太学,以词赋冠多士。绍兴十八年,擢进士第。尝为泰兴令,问民疾苦,皆曰:“邵伯镇置顿①,为金使经行也,使率不受而空厉民。漕司输蒿秸,致一束数十金。二弊久莫之去。”乃力请免之。县旧有外城,屡残于寇,颓毁甚,袤即修筑。已而金渝盟,陷扬州,独泰兴以有城得全。后因事至旧治,吏民罗拜曰:“此吾父母也。”为立生祠。
  从臣以靖退荐,召除将作监簿。大宗正阙丞人争求之陈俊卿曰当予不求者遂除袤虞允文以史事过三馆问谁可为秘书丞者佥②以袤对亟授之。先是,张栻说自阁门入西府,士论鼎沸,从臣因执奏而去者数十人,袤率三馆上书谏。后说留身密奏,于是梁克家罢相,袤与秘书少监陈骙各与郡。袤得台州,州五县,有丁无产者输二年丁税,凡万有三千家。前守赵汝愚修郡城工才什三,属袤成之。袤按③行前筑,殊卤莽④,亟命更筑,加高厚,数月而毕。明年大水,更筑之墉正直水冲,城赖以不没。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