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科院深圳福田实验学校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0/21 17:52:3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3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9000字。
上海教科院福田实验学校高三
第一次月考语文模拟试题
命题人:李锋   日期:2005年10月9日
第Ⅰ卷(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缙绅   呻吟   申冤   伸张正义   审时度势
    B.花卉   贿赂   荟萃   不容置喙   讳莫如深
    C.戍守   富庶   宽恕   束之高阁   怵目惊心
    D.劲头   劲敌   劲旅   鼓足干劲   疾风劲草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哀声叹气   出人投地    老骥伏枥   蜂涌而来
B.甘败下风   倚老卖老    望洋兴叹   计日成功   
C.黄粱美梦   礼尚往来    开门揖盗   和盘托出
D.良晨美景   棉里藏针    明枪暗箭   名列前矛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短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中国古代文化浩如烟海,让我们徜徉其中,含英咀华,尽情感受遥远的馨香。
B.教者乐此不疲,学者当然不敢怠慢,一味地循着错误思路去邯郸学步,误入歧途也就不足为奇了。
C.真是天有不测风云,说时来运转,就时来运转了,谁不高兴!
D.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今天,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能够在商场里购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还希望在购物的同时,获得精神享受,这就是今天的“山”,因此商家必须唱这个“山”上的歌。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神曲》精深博大,包罗万象,内容涉及诸多知识、神话、宗教和文学典故等比比皆是。
B.中国社科院邵道生说:“抓精神文明建设应弘扬主旋律,但也不能怕碰‘阴暗面。’”有人以为只弘扬而不加惩治就能使社会长治久安,这是一种“乌托邦”。
C.一北一南,迥然不同的两个地域,迥然不同的两种经济模式,如今却面临着同样的窘境─—技术工人缺口。
D.是否引导学生攻读原著?是当前大学人文基础学科(文、史、哲)教育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读书可以使人吸纳古今开创理想世界,马克思正是在阅读中历经40年勤奋探索,终于完成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确立。
B.一批对艺术十分钟情而又有高质量的运作水平的经济人的出现,对艺术市场的发展以至画家的作品进入流通领域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C.张大江在学院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他四处搜集和研读有关自动化控制的各种资料,运用最新的技术改革了放映设备。
D.在技术革新中,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对工艺设计、设备保养和质量检测等部门进行了整顿。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人与机器的蜜月
——关于科学人文的思考
杨听
不久前参加全国职称考试报名时,大家都受到严辞“警告”:这是首次采用计算机报名,机器可不比人,一旦不符合要求,将拒绝识别,那就意味着连考试的资格都没有。这种铁面无私与不由分说,让大家将原本很清楚的单位地址、个人经历又搜肠刮肚地想了一遍,然后诚惶诚恐一笔一划地换算成简洁的机器语言。交上表后,心中还在嘀咕,生怕一不留神某个地方冒犯那个冷冰冰的家伙,被剥夺了权利。
    在机器与人的关系里,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被人发明出来的机器原本是一种工具,但却在逐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思维。记得当IBM公司的个人计算机于1981年首次登上办公室的桌面时,有人为之欢呼,也有人感到局促不安。1983年1月的《时代》周刊便在自己的封面故事中传达了这种“技术忧虑情结”。这一期的封面不再是往常的“年度人物”,而是“年度机器”的肖像。众所周知,正是这台“年度机器”,不仅在已经过去的20世纪翻卷着世界风云,而且正成为刚刚到来的新世纪的主角。
    80年代的那场计算机恐惧症已经消褪,在新世纪的朝阳里,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担忧:计算机所制造的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吞噬着我们的生活。计算机已经不仅是灵活,而且容易适应我们的思想过程,所以我们很快就不再是把它当作一种外部工具,而是更倾向于把它视为第二皮肤或者精神假肢;虚拟空间已经成为许多人与这个世界发生联系的唯一渠道。
    技术的鲜花正在盛开,我们已经化入计算机的界面之中,没有计算机参与的情况越来越少。人们已经对数字化的生活有了充分的描述和向往,有人甚至认为文学或者文化是一种用我们的指尖一点便有了的事情。不再需要创造或者思考,人们只要坐在计算机前,在线上,一切幸福就会降临。
    不幸的是技术一只手给予,而另一只手则索取。信息风驰电掣地在全球翻飞,而思想却隐没在铺天盖地的碎片之中。计算机的搜索能力夸大了我们的知识面,但却缩小了我们的注意力;网络给予我们更大与人沟通的空间,却越来越忽略人类直接的相互依存;软件通过它隐藏的议程,帮我们迅速地学习知识,也重新组织、改写着我们的思维过程;我们逐渐习惯于在海量信息前浏览知识,而丧失了对知识背后那种智慧的感悟。
    于是“计算机屏幕前的反思”成为一些人文学者的案头课题,科学人文的话题又一次重现了被机器浸没的人的处境。它提醒人类,我们可以将计算机视为合作伙伴,但我们必须注意与技术合作时会发生什么。
    伟大的哲学家海德格尔曾将“技术”视为20世纪的中心问题,这并非是将计算机看作人类的“竞争对手”,而是在提示“技术的本质”比技术更深刻。后者仅仅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而前者改变了人类的心灵。
    因此我们要以极大的热忱接纳新技术,更要充分注意到比技术更深层的文化涵义,需要追问如何理解我们与技术、与知识、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那种被称为“一个民族的理论思维”的素养才可能成长,人与机器的蜜月才能够久长。
   (选自2001年2月20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6.对文中“吞噬”一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计算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思想。
B.计算机和网络对人的身体造成了伤害。
C.计算机不仅灵活,而且适应我们的思想过程。
D.计算机与人的关系非常密切,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
7.下列不属于技术“索取”的内容的一项是:
A.人对外部世界的注意力
B.人与人的直接沟通
C.人的思维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