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640字。
营 造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的 最 佳 环 境
——谈能力型教学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中学许永明
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的教育。柳斌同志曾说:“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第三是学生主动发展。”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条件,使学生将人类科学的、道德的、审美的、劳动的等方面的成果内化为自身的素养,使身心的潜能得到提高。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不断创新的能力。这是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
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制约于课堂教学,因为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事实已经说明,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十分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要求教师自觉地进行教学改革,通过精心设计、科学安排、合理调适等手段来寻求一条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途经,营造一种近乎完美的教学环境,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几年来,在能力型教学法的改革实践中,注重激励机制,实行教学“四分”(即分程度、分两课、分“读、听、说、写、想”五种能力、分学习小组),开发学生潜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能力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特点作以下分析:
一 能力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读、听、说、写、想”能力型教学法建立了一套符合教学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师生操作的教学流程。它的操作过程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首先,全班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水平分为A、B、C、D四个并不固定的程度级。在每个人的作业本上做好“★、√、▲、〇”符号,并进行以下分组(见图表一),形成四人学习小组,便于讨论、自改、互查。
讲 台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A★ C
B DA★ C
B DA★ C
B DA★ C
B D
A★ C
B DA★ C
B DA★ C
B DA★ C
B D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图表一 ★为组长 )
第二步,将课程分为“导读课”和“演练课”两种类型,一般每周课程安排如下(见图表二):
周 一周 二周 三周 四周 五
导读课演练课
(听记训练)导读课演练课
(听记训练)演练课
( 写作、活动)
(图表二)
导读课的基本流程是:
〈1〉导入新课(约2分钟)。
〈2〉提出导读题(约4分钟)。
〈3〉学生复述导读题(约2分钟)。
〈4〉学生自学、做书间笔记(约12~~15分钟)。
书间笔记内容有:编节码、注音释义、概括段义、归纳中心和写作特点、划出重点(————)及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