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教学 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立足课堂教学 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br>
杭州市余杭实验中学 柳 剑<br>
【摘要】研究性学习倡导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方式,核心是改变学生的传统型接受性学习方式。笔者认为,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应该是课堂教学。因此,笔者通过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论述了“以人为本”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前提,教材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并从关注生活热点,注重情感熏陶,设计新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等方面论述了在语文课堂上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具体途径。<br>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以人为本 问题意识 参与意识 <br>
<br>
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中这样描述:“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①。”其目的是“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深化的新尝试,也是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全面推进跨世纪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研究性学习无疑已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当前我国教育部颁发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研究性学习由专家的理论探索向学校具体的教学实践发展。但不少学校和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似乎存在一个误区:即研究性学习就是做课题。事实上,这种认识有失偏颇。“研究性学习”的中心词是学习而不是研究。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首先是一种学习方式。而学校学习的主要形式,还是以学校和教室为主要空间,以教材为主要载体。因此,“研究性学习”的主战场应该是教室,即让学生以研究的精神走进教与学的过程,让学生学会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学习对象。教材是一种为学习者提供的典型材料,因此它完全可以充<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