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00字)
教学构想]
以个性化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立意,这是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个性化立意一直是作文个性创新的关键,在这方面许多老师都做过各种各样的尝试。我认为最有成效的方法不在于空洞的说教,我们只告诉学生应该如何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需要知道该怎么做!因此,我们教师应该积累具体的材料来锻炼学生们的思维,对于学生来说,这样远比高高在上的理论易于接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丰富自己,我常读书搜寻我所需要的东西,这一次就是精心选择的材料,《宋代画院的佳题妙“答”》一文中提到了宋代书画院佳题妙答,最后作者提出疑问:这不正合写作之道吗?文章并没有展开谈写作,却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学生就是缺少这样的练习机会呀!于是我就想在这一材料上“大作文章”——以感性的材料训练学生构思立意。原文有七幅画作,我选择了其中适合学生思维训练易于入手的六幅,而且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由“画画”到作文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尝试,我想整天处于题海中的同学们更需要这种新颖的作文课,我想在这样新颖的材料的引导下,学生能自然的训练自己的思维。我们先从画画切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走”上了写作的路子。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创新立意需要怎么做,这样写作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而来,而且使学生亲自实践亲自总结,这样的作文指导课,我想比先讲理论再讲例子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实践出真知”嘛!
[课堂实录]
个性在创新中闪光
-------引导学生创新立意课堂实录
河北霸州一中 李红梅
身处高三的老师们大多都有同感:整日泡在题海中,忙得焦头烂额,学生们也少了许多活力。这时候孩子们沉闷的生活少了许多色彩,如果课堂再少了生机恐怕效果就不好了。老师的激情是不能少的,那激情从哪里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然是从书中而来!
前几日,在《中学语文教学》上,偶然发现一篇文章《宋代画院的佳题妙答-----兼对写作的启示》。这篇文章写了宋徽宗时期画院的几道试题,并写了考生当时的妙答,作者多次问及:“我们不可以从中悟出一些写作中选才立意之道么?” 我的眼前一亮,我不正可以借此引导学生在创新立意上下一番功夫吗?没想一节课下来,效果颇佳:
这一天,还差几分钟上课,我从容走上讲台,写下了六个诗句:“竹锁桥边卖酒家”、“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踏花归去马蹄香”、“嫩绿枝头红一点”、“蛙声十里出山泉”、“深山藏古寺”。学生叽叽喳喳议论的时候,我一语惊人:今天,我们研究作画!教室里马上热闹起来,平日做题做题又做题的他们太需要轻松快乐!安静之后,我来介绍背景:这六句诗是宋代书画院招考画工的考试题目,相当于现在“中央美院招生考试题”。当时任“名誉院长”主持画院的是著名的皇帝宋徽宗!学生们惊呼:啊!皇上钦命考题一定不凡!
我继续解释:是啊!宋徽宗皇上当的不怎么样,但他在书画上却造诣不俗!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这几个考题,如果我们参加考试,我们怎么画?我想看看我们这些当代“秀才”能不能金榜题名啊!(学生哗然)下面我们先看
第一题:“竹锁桥边卖酒家”
学生们陷入沉思。一两分钟过去了,学生面露难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