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60字。
“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
——谈教师的读教相长
万 莉 四川省合江县马街中学
“如果没有书,我将不能生存。”
著名历史学家麦考莱曾给一个小女孩写信说:“如果有人要我当最伟大的国王,一辈子住在宮殿里,有花园、佳肴、美酒、大马车、华丽的衣服和成百的仆人,条件是不允许我读书,那么我决不当国王。 我宁愿做一个穷人,住在藏书很多的阁楼里,也不愿当一个不能读书的国王。”
其实,像麦考莱这样看重读书的人比比皆是。正如巴尔扎克所言:“对许多人,书籍与鲜花之重要根本不下于面包。”美国的杰斐逊在《致约翰•亚当斯》中也说:“如果没有书,我将不能生存。”
“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我常常有读书的渴望和冲动。有时甚至觉得在图书馆或者书店当一个图书管理员是多么美妙的工作。值得庆幸,我是一名教师。读书成为我美妙的饕餮大餐。我也极力鼓励学生多读书。
当我有一天看到“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际上就是他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这句话的时候,我深深地感到让学生多读书这个迫切的需要。不只是学生,还有我——学生们的老师。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要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号召。“活到老”,就要“学到老”。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些都时时提醒我,教师必须多读书,率先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
所以,我开始更多地读书,和孩子们一同成长。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也就成了我的教育信仰。
“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
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同理,对教师而言,可谓“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不管有多好的教案,不管有多高水平的名师,你不可能真正地克隆它,那不是你的。教学是一个人内在文化素养的外化,如果腹中空空,教学就只能是个空架子。如果真正“读书破万卷”的话,我们任何的教学都能达到从容轻松、出神入化的境界。
潍城区韩兴娥老师,把一学期的教材,只用两周就教完了。剩下的时间, 讲《中华上下五千年》。-她让学生随便挑选课文来上课,-每篇课文有古文,有故事。她讲得很少,但是学生都懂了,学得情趣横溢。再看学生们的文笔,则如行云流水!韩兴娥和学生一块读了很多经典文化,背了很多经典篇章,所以她比一般的语文老师上课从容得多。
再看苏静。她参加青岛市的新教师比武大赛,荣获一等奖第一名。在她上岗8个月的教学之后,她的学生两分钟以内就能做诗一首,并进行诗词对垒演讲比赛。苏静的成功不是速成的,之所以一鸣惊人,缘自她读的书多,背的经典文章多,经典诗词多,她的成才之路是一本本书铺成的。
再比如于漪执教《孔乙己》,她把古希腊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易卜生的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