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设计思路之理论探究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设计思路之理论探究<br>
<br>
韶关市田家炳中学 李达均<br>
<br>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通过学生主动探索发现体验学习内容和收集分析判断信息以获取和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语文是研究性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开展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尚待进一步开发的领域,本文就这一问题从学生角色、教师角色、学习空间、学习形式、学习策略等方面作一个理论探讨。<br>
【关键词】语文学科 研究性学习 设计思路 理论探究<br>
<br>
通过由点到面逐步实施的实践证明,从教育的时代性、社会特征来看,研究性学习应当,而且可以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方式,探究和实施研究性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br>
何谓研究性学习,议论或著述颇多,见仁见智。笔者认为,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br>
语文是研究性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开展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尚待进一步开发的领域,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个理论探讨。<br>
一、学生角色:从被动到主动 <br>
近年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通过专职教师、专用教材和固定场所传授知识,学生始终还是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的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而不是“发现”,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仍然限定在“传授-接受”的模式内,致使我们的教学严重轻视实践、发现、探索等活动。<br>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自主性。语文研究性学习之所以特别强调自主意识,是因为观念意识是指导人们实践行为的基础,只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研究意识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参加研究实践活动,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研究的个人观念体系。学生有了很强的研究意识,就会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因此,学生是否自主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是衡量语文研究性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志。那么设计语文研究性学习就要在学生自主研究活动上下功夫。<br>
1.从抓语言问题开始<br>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某种意义讲,人类的“好奇心”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心理根源,也是推动人类成长和前进的根本动力所在。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途径,对大量资料的搜集和占有,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的理念,正说明语文研究性学习有着广阔的天地。<br>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按常规,教师说一说“不宁静”的原因就可以了,但我们多问一个“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颇不宁静’的呢”,多查阅一下资料,多问几个为什么,与学生一道研究,答案就不再是那么单一、那么简单――有政治原因,有经济原因,有文化原因,有家庭原因,也许还有信仰问题,甚至有情感原因。这种研究就不是一般性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