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说课稿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8/31 13:20:00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600字。
《想北平》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
《想北平》是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上的一篇短文,是配套人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第四单元《故都的秋》这一教读课文的。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按新教学大纲的要求,高中语文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品位,并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读本是拓展学生知识面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他们感悟能力的好地方,所以我们在平时定要注意导读。
2、教材分析:
《想北平》是作家老舍客居青岛时写的一篇文章,他当时虽然身在异乡,但情系北平。本文题目为“想”,但不是平平常常的回想、追忆,而是动情带泪的思念、眷恋。他描绘的是一幅故都俗画,抒发的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的闲雅而热烈的情怀。因而本文最值得借鉴的地方是作者巧妙的写作手法——“以小见大”,处处不着爱痕不说想念,但处处都在说北平的好和北平的美,处处都在表达对北平的喜爱和眷恋之情,这和之前我们已经学过的《胡同文化》、《故都的秋》稍有不同。
3、鉴于以上两点,我设计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
(1)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①美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北平的思念、眷恋之情,并思考作者是如何展现这种情感的。
②比较学习《胡同文化》、《故都的秋》,鉴赏三篇文章的异同处 。
B、能力目标:
研读课文,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C、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激发和培养他们的爱乡之情。
(2)教学重点和难点:
A、教学难点:知识目标①②,尤其是在把握原文脉络的基础上回忆旧知识,重新赏析鉴别《胡同文化》、《故都的秋》、《想北平》三文的异同是本文最大的难点。
B、教学重点:训练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说教法:
由于我所教班级的学生赏析能力欠佳,所以根据教育心理学的量力行原则,我所采取的教法如下:
(1)涵咏法: 即通过对文章的反复诵读,努力把自身融入特定情境之中,尽量做到“文若己出”,只有这样才能去细细品味作者的那种细致而深沉的“爱”。
(2)导问法: 即通过设置疑问、提出疑问,加大学生探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