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思想教育于巧妙挖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8/15 0:18: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960字。
寓思想教育于巧妙挖掘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太原进山中学       邵捷
语文教学应突出人文性,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人格熏陶,这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一道必要的教学命题。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思想教育,更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认真加以思考和研究的。语文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非常丰富,只要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站在对学生未来发展与民族前途积极负责的高度,完全可以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出色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一般来说,教学那些思想教育因素十分明显的教材,教师不会感到进行思想教育有什么太大的难度,而教学那些思想教育因素不明显的教材诸如纯知识性的说明文、议论文,教师则会觉得要进行思想教育有些力不从心了。其实,无论什么样的教材,要在完成语文教学“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任务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思想教育,并非易事。在课堂教学中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不能生硬说教,不能耳提面命,我们不仅要能够找准教材中的思想教育点,而且要善于运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手段,让学生真正动心、动情、入心、入神,要易于被学生理解、接受、认同,并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这样,我们课堂教学的思想教育才有所实效。为此,我们必须采取潜移默化的方法,寓思想教育于巧妙挖掘,力求在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同时切实做好德育渗透工作。
一、利用课堂渗透品德教育。
  高中语文新教材注重选文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也注意对学生的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课文不但可以作为学生读写的范文、样本,同时还可以用来陶冶情操、规范行为、净化灵魂、激发热情。
德育渗透是一种隐性的德育灌输,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利用语文课堂进行德育渗透,须以课文为主要工具。翻开我们的课本,有闪烁着圣人哲学思想的《论语》;有表现庄子渴望逍遥游于天地之间的《逍遥游》;有凸现李白在封建等级制度下峥峥挺立的人性的尊严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有杜甫的充满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博爱情怀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有鲁迅先生深刻犀利的《灯下漫笔》,有朱自清先生清丽典雅的《荷塘月色》;有汪曾祺恬淡温和,京腔京韵,洋溢着浓厚文化气息的《胡同文化》;有沈从文流淌着水的柔情的《边城》有史铁生关于生与死的哲思的《我与地坛》等,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需要用心灵去同作者对话,同学生对话,真正地将德育渗透到课堂的环节之中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