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题 式 阅 读 教 学 方 法 初 探
天津市求实中学 文星
新课程理念,强调的是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强调让学生掌握终生学习的本领。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热衷于学习。要实现这一目标,传统的教学方法便有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 教学中的反思
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学生们一到自己动手分析文章就走投无路,课堂上回答问题往往文难对题,答不到点上。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学生们又往往去借助参考资料……
我们困惑了!
学生们常常说:就爱听语文老师讲课。问问为什么,则答:很精彩,很有意思。说起来也真是,我们精心备了课,储备了可观的知识量,讲得也生动形象,学生应该很容易接受了。但结果呢?学生得到了什么?语文教学该如何进行下去?……
语文教学面临尴尬。我们不能不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这个原则提倡了很多年,可实际上,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时我们做得并不好。其中的关键,我认为:我们没有真正地实现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没有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实现了在课堂上按我们事先设计好的思路去进行的简单的启发式教学模式,一种极简单的流于形式的问答。这种形式,只能是让一些优秀生尽情表演的形式。而大多数学生只是看客。这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活动中,决定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学生的学习。我们教师自己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是先发现问题,然后尝试着去解决问题,最后在诸多的解决方案中筛选出最好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