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500字。
《愚溪诗序》延伸阅读(2课时)
福鼎五中潘安编辑
————精思秒文启迪————
兀鹰的故事
在阿根廷的沙漠地区,飞翔着一种凶猛的兀鹰。它们矫健、敏捷、锐利。奇怪的是,尽管兀鹰个个都是捕捉猎物的高手,但却很少单独行动。兀鹰往往是三三两两在天空中盘旋,一旦发现地面上的猎物,它们会从各个方面俯冲而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猎物杀死。事后,每一个参与者都能获得一份食物……
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得出结论说,这都是沙漠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差、食物少造成的。因为在这种环境下,为了避免被天敌捕捉,许多弱小的动物都有很强的逃生能力。而对于兀鹰来说,要想获得足够的食物,单干不如集体行动有收获。
这是我找到第一份工作后,部门经理给我们新职工上职业课时讲的一个故事。事实,他的意思只有一个:公司要生存、发展,光靠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是不行的,要有全体员工的团队精神。公司的发展如此,一个民族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也是如此吗?
课文知识荟萃(日积月累功底厚)
(1)古今异义
灌水之阳有溪焉。(阳:河流的北边,山的南边。今常用义为:太阳,日光。)
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可以:古义“可”,可以;“以”,用来,译为“可以用来”;今义表示可能或表示许可。)
能使愚者喜哭眷慕,乐而不能去也。(去:古义“离开”,今义常理解为与“来”相对。)
(2)一词多义
以 以愚触罪,谪潇水上。(以:因。)
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以:用。)
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以:凭)
凡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凡:共。)
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凡:凡是。)
于 东流入于潇水。(于:到。)
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于:对于。)
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于:在。)
之 灌水之阳有溪焉。(之:结构助词,的。)
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之:助词,不译。)
古谓之染溪。(之:代词,它。)
(3)词类活用
合流屈曲而南。(方位名词“南”用作动词:向南流去。)
得其尤绝者家焉。(名词“家”用作动词:安家。下文’今予家是溪”中“家”同此。)
然则虽辱而愚之。(形容词“愚”用作动词:把……叫作愚。)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名:命名,名词作动词用。)
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牢笼:包罗,名词作动词用。)
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上:向上,名词作状语。)
(4)句式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被动句。用“见……于……”格式表示被动。)
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我”作宾语,置于动词“若”之前。)
可以①染也。(这句①处省略宾语“之”,指溪水。)
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状语后置句,应为“以其能名之”,意思是“用它的才能命名它(溪),所以叫它“染溪”。)
(5)固定格式
不能兴风雨,无以利世。(无以:没有用来。)
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6)课文导航
文章通篇紧扣一个“愚”字,借愚溪风景抒发自己被埋没受屈辱,不得不愚的悲愤心情。
A托物兴辞,寓意深远
作者不是客观地刻摹自然风景,而是托物兴辞,蕴藏着深厚的寓意和强烈的个人倾向。幽奇
秀美的山光水色,或隐或现地折射出柳宗元高尚的情操,文学才能;美好的风景被遗弃无人
赏识受人轻蔑,正是柳宗元的报负和才能被埋没遭打击的不平之鸣。
B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
文章以“愚”为线索,写愚溪风景,叙改名之事,遭贬之事,抒遭埋没的悲愤之情。这样,
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遭遇和所描写的自然景物交融在一起。
课内精题巧解(夯实基础露锋芒)
一、基础检测
1、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又峻急多坻(chí)石 冉(rǎn)氏尝居也B、幽邃(suì)浅狭 蛟龙不屑(xiè)
C、漱(sù)涤万物 塞其隘(yì)D、违于理悖(bèi)于事 睿(ruì)而为愚者也
2、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灌水之阳有溪焉 阳:北岸B、得泉焉,又买居之 居:居住
C、漱涤万物,牢笼百态 牢笼:包罗D、睿而为愚者 睿:明智:通达
3、与例句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
例:予得专而名焉
A、得其尤绝者家焉 B、沛公军霸上 C、然则虽辱而愚之 D、族秦春,秦也
4、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名之以其能。 B、得其尤绝者家焉 C、合流屈曲而南 D、不能兴云雨
5、下面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善鉴万类(照,照彻) 灌水之阳(南)
B、多坻石(水中高起的石头) 睿(明智、通达)而为愚者也
C、夫水,智者乐也(爱好,喜爱) 智而为愚者也(装作)
D、名之以其能(功能) 又买居之(积蓄、储存)
6、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姓是溪为冉溪 以予故,咸以愚辱焉B、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溪虽莫利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