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84字。
不忍落笔 “杨二嫂”,曲意绵长写“别人”
——《故乡》中“别人”谓谁
熊 朝 述
湖南省桑植县十一学校 桑植县澧源镇 427100
内容提要 鲁迅《故乡》一文中“也不愿都如别人辛苦恣睢而生活”中的“别人”指的是杨二嫂。从行文思路上叙与议是相照应的。前两句与“我”、“闰土”两个主要人物相照应;从文章所写的杨二嫂的生活方式看,符合“别人”的“辛苦恣睢”特征;从主题表达看,“别人”只有是杨二嫂才能更体现主题。为何不将“别人”明写为“杨二嫂”,一是作者感情痛不堪言;二是对杨二嫂的同情;三是写法上的层递蓄势至此已不必明指;四是语言艺术上的含蓄蕴藉。
关键词 《故乡》 “别人” 杨二嫂
农村的破败,农民的凄苦,令别开故乡多年的鲁迅感到十分地悲愤,难忘的经历铸就了先生伟大的名篇《故乡》①。
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在叙述描写故乡人、物巨大变化的基础上,深刻地揭示了造成社会凋敝,农民生活贫困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渴望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②。小说在人物塑造、表现手法、语言艺术上给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值得品味与借鉴的地方。本文就该作品中后半部分的几句话中的人称指代作一深入地探讨。
作品前半部分侧重于写“我”回故乡的见闻,后半部分侧重于写“我”离开故乡时因见闻而触发的感受。③作品结尾写到“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闺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辗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闺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这几句话集中表达了“我”对后辈的美好愿望——人与人之没有隔膜,过一种幸福的生活。其中的“我”——即一个为了生计四处辗转漂泊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闺土——一个因为“多子、饥荒、官、匪、兵、绅”而变成了“木偶人”的农民,④此处的人称皆与前文有明确的对应,且确切指了出来,独“别人”是谁作者没有说,是否也应有确指呢?能确指为何不如前两句一样确指出来》?
一、“别人”谓谁?即泼辣、尖刻,为生活而变得辛苦恣睢的杨二嫂
《故乡》篇幅不长,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分成两部分,前半